最近写了几篇关于父亲的文章,内容虽不尽相同,却也是父亲留给我的念想。有的是处世的道理,有的是做人的真诚。曾经的几个日常生活的小事,作为我的父亲的大结局,再次体味一下父亲那深深地爱,也包含对父亲的思念和追忆。
1)赶集
孩提时代,最喜欢的无非是跟着大人一起去赶集。因为在集上有可多好吃的,有油糕,豆腐脑,还有醪糟等等。小时候的记忆中,父亲总喜欢去赶集,骑着自行车。一般都是后面坐着奶奶,前面坐着的是姐姐。
有次我也想去,父亲说坐不下。我就使出了浑身解数,在地上撒泼打滚。最后还是奶奶发话:“就带他去吧,到了集上要听话,可不能乱跑。”听到奶奶说可以带我去,一骨碌从地上怕了起来。父亲叹口气,就把我抱起来,做在前面。这样,一个自行车就载着我们去了集上。
奶奶紧紧的拉着我和姐姐。父亲在入口的东街寄了车子后,就朝着中心去了。平常人们都会在集上来买东西,附近的几里的人都来了。
我嚷着让父亲给好吃的,虽经常来赶集,可父亲一般都不太买东西,主要是带着奶奶来转转而已。可在我的坚持下,父亲最后还是买了些好吃的给我。
吃了我想吃的东西后,就继续跟着大人转 ,可是把累坏我了,最后还是让父亲抱着了走了一段。父亲捏着我的鼻子,装着生气的样子说到:“不让你来偏来要,吃了好吃的,就耍赖不走路了。”
那是脑海里还残存的一些童年的记忆,其实孩子的快乐很简单,只要有好吃的,那就一切都好说。
2)看望
后来在省城上了大学,我和父亲约定,每周六会打一次电话,报一下平安。那时还没有流行手机,我是用校园的IC卡电话打到村里开商店的王婶家,让她帮忙叫父亲接的电话。王婶是村里出了名的热心肠,急忙答应着就去叫父亲接电话了。我们两家离的很近,很快听筒那边传来父亲喘着气的声音。一听就能感觉到了父亲是跑着来的。
电话那头父亲说最近家里不忙,想和姐姐带着外甥来学校看我。上大学时,宿舍的舍友都有家里人来送,只有我是一个人来的。当听到父亲的话,我心里还很是高兴。约好了时间后,就挂了电话。
姐姐说一大早就出发了,从村子到公共汽车点的这段路上,父亲见人就说来学校看我。谁说不是呢,好不容易家里出了个大学生,我是父亲的荣光和骄傲,自我考上了大学,父亲的腰杆也直了很多,心情也是可以理解的。
当时小外甥海不到三岁,见面就小嘴喊着要舅舅抱。带着父亲和姐姐,还有小外甥在校园里转了一下,还在鲁迅像前照了照片。时间总是很快,到了吃午饭的时间,我用当时自己能有的最高规格,请父亲和姐姐吃了吃了羊肉泡馍 ,他们很是高兴。
下午我还要去带家教,勤工俭学。看着时间快到了,把他们送到了公交车站。分别的时候,父亲从口袋里掏了半天,说要给我点生活费。家里只剩下父亲一个人,也没有什么收入来源。我没有要,说来自己可以应付的,就分开了。那也是我上学期间,唯一的一次家人看我。
3)回家
等到大学毕业后,我就来了南方工作。刚才加工作的那段时间,受经济条件限制,很少回家。为了让父亲能够及时了解我的情况,给家里装了一部电话。基本上每周都会给家里打电话,报个平安。也会听父亲聊着村里的事情。
等到条件好转了,就差不多春节的时候都会回家。在我们有了两个孩子后,那年春节回了趟老家。父亲很是高兴。
除夕这天,买了鞭炮,做了好多好吃的。一家人守夜,看着春节文艺晚会,到很晚才睡觉。两个孙子绕膝,父亲享受到的天伦之乐,一家人其乐融融。一切美好总是那么的短暂,不知不觉到了正月初六,虽有万分的不舍和无奈,继续为了美好生活而离开家乡,再次踏上南下的列车。
4)思念
在2014年12月31日的这天,父亲永远的离开了我们。在他离开的时候,姐姐和我都没有在身边,他是一个人孤寂着离开的,这也就成了我一直的痛。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现在的春节,我们基本上很少回家了。遇到节日特别是春节,阖家团圆的日子里,也只是那对父亲无尽的思念。
终其一生,父亲虽经历了那么多的坎坷和困苦。可是他那积极向上的生活的态度,一直乐观的心态,将一直激励着我,砥砺前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