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学好某种技能/知识,必须要具备的前提是我们自己想要去学。如果我们自身都不想学的话,自然就无法学会、更谈不上精通了。学习的目的,或者说是学习的意义,就是所有学习的出发点。
一、价值感是人类创造的本源
所谓的价值感,简而言之就是觉得自己所做的事是有价值的、自己的付出是有回报的。价值感代表了人们对自身行为的认可与支持,人们也都愿意从事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事。
我们乐于学习某种技能,是出于价值感所带来的强大动力。价值感是一种机制,促使我们们思考“这件事对我有什么好处”。这种思考结合趋利避害的本能,就形成了我们的基本动力。
这里说的“好处”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可以是物质层面上的,也可以是精神层面上的。比如说学习某项专业技能,如财会的话,可以获得的好处是直接的、物质层面(帮助加薪、升职)的;而学习乐高、乐器等等,获得的好处则是间接的、精神层面(愉悦感、舒缓压力等等)的。
价值感还有另外一种作用,那就是建立起知识与我们自己之间的强关联。很显然,我们绝大多数人最关心的都是自己。如果学习到的知识不能与自己产生强烈的关联的话,我们就很难维持高水平的学习动力了。
二、主动发现事物的独特意义
意义,是我们给对象事物赋予的含义。正是因为某项技能/知识有其“意义”,我们才会认为学习该项技能/知识是有价值的。
然而,大多数情况下,意义并非是显而易见的,而是需要我们积极主动地去发现的。从小到大,我们每个人都有过苦于老师、父母喋喋不休说教的经验。但是他们讲得越多,反而让我们越发感到反感与抗拒。我们所需要的,是靠自己的力量去思考与发现。
对事物意义的认识水平,直接决定了我们的学习/工作效率。耶鲁大学在对医院的清洁工进行观察的过程中发现,那些把自己当做是医护人员一份子的清洁工,他们的工作做得更加出色,也更有工作热情与幸福感。其他研究也显示,在生活中比起幸福、利润更重要的,是感到自己活得有价值。对人生意义有更高认识水平的人,焦虑更少、更健康,对生活也更满足。
在学习方面也同样如此。如果我们能够设法发掘出学习的独特意义,我们也就能更主动、更充满兴趣地去学习了。
三、学习过程就是对知识的探求过程
前面提到的对医院的清洁工的观察过程中,耶鲁大学开发出了一种叫做“职业微调”的方法,通过微调你职业中的某个因素来与你的兴趣爱好相匹配。比如让在图书馆工作且性格外向的人将职业微调成图书馆的临时向导,结果就是他的工作效率显著提升,并且在工作中也就更加的投入了。
套用在学习过程中也同样如此。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学习微调”的方法,其关键就是调整看问题的角度。假设你正在学理财,但你对枯燥的金融知识并不感兴趣,那么你就可以考虑对这个概念进行微调,比如如何通过理财来让你可以在45岁前退休并环游世界。
学习微调之所以有用,正因为它基于一个理所当然的事实: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我们每个人的兴趣爱好、动机、关注点、个性都是不同的。我们无法一味按照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学习什么,但是我们可以让自己找到学习的价值与意义。
事实上,对意义的追求植根于我们的本能之中。我们每天不停地刷SNS、刷短视频、刷各种网文,本质上都是源于我们对新鲜事物、对探索和发现的渴望。探索和发现会让我们感到愉悦,是生命的本能之一。反之,抑郁情绪则往往源于认为世界毫无意义,其典型的外在表现也正是缺少好奇心与探索行为。
四、学习活动就是思维活动
学习是一项思维活动,这句话应该不会有人反对。但现实之中,很多人却并没有真正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他们通过死记硬背知识和数据,来让自己获取一些孤立的概念,以此作为自己努力学习了的证明,但其实这种做法大错特错了。
什么才是真正的学习?真正的学习其实应该是帮助我们看懂自身的经历,并解释我们所处的世界的一种活动。
我们的大脑,并不是电脑的硬盘或家里的壁橱,并不是一个可以塞入无数杂物的存储空间。我们的大脑,应该是像电脑的处理器,它能够看到专业领域中各种错综复杂关系之间的联系,能够主动发现各种技能之间的联系与主次关系。
从这一点上来说,意义让学习活动有了更多的灵活性。只要你正确理解了不同环境下需要达成的意义,你就能更加灵活的运用你所学到的知识与技能了。比如说一位好的厨师,即便手头缺了某些食材,他们也能够用其他食材来代替,最大限度的再现味道。
总而言之,学习是一个主动思考的过程,是一个挖掘与发现学习意义的过程,是一个需要探索与发现的过程。建立起对学习的价值感,我们的学习才真正迈上的正确的第一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