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用蓝砖与灰瓦砌成的一座小房子。
靠北朝南,是三间卧室,东侧是厨房。
建于80年代初,历史久远到我还没有出生。
对于老房的记忆,也是儿时的记忆。
屋子前面有个小院儿,院子中间有两颗杨树,是平行的。
妈妈在树中间做了一个秋千,在夕阳斜照的午后,我们荡着秋千,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照耀在脸上。
那就是我们的童年。
院子南边靠墙有两颗香椿树,它在清明前发芽,到春暖花开的时候,妈妈就给我们采摘嫩芽,做菜吃,摊坨子吃了,经常也会让我去给周围的邻居去送一些。
院子的西侧有一个压水机。
那个时候,家家户户都是那样打水的。
或许很多没有在农村生活过的孩子对它并不了解。
但我至今记忆难忘。
妈妈不在家或忙的时候,是由我来打水的。
它是靠井里活塞升高,气缸内的气压降低,把水推到管子上,活动手柄,这样出水的。
说实话,很累人,总想逃走,那也是我小时候最不愿意干的一件家务活了。
小院里有个刷有蓝漆的梯子,淘气的我们没事的时候就登梯子上房,
去看到不远处的油菜花花海,大片大片的金黄色铺天盖地的尽收眼底。
很美。
在屋檐下,开春儿的时候,总会那么有几只衔着春泥飞过来的小燕子,忙着筑巢,到处捕食,叽叽喳喳的叫个不停。
院里的嫩绿色柳树枝条在春风摇曳中飞舞,杨树毛子也飞的到处都是。
整个小院儿一片春意黯然。
要说热闹,属夏天的晚上了,胡同里的孩子,嫌屋里的闷,都跑到院子外面来玩了。大人们拿着蒲扇,唠着家常,孩子们嬉笑打闹着。
偶尔吹过来的一阵凉风,沁人心脾。
到了秋收,整个小院都堆满了金黄金黄的玉米,硕大,颗颗饱满。
黄昏,当落日余晖与落霞漫天,染红了那金灿灿的玉米,整个小院简直是美如一副画。
在那个小院,也记载着我们几个孩子的游戏光阴。
在院子用粉笔画满类似“井”字的格子,沙包扔到那里,就跳到哪里。
跳皮筋。“小皮球,香蕉梨,马莲开花二十一。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
院子里玩累了,就跑到屋里,和妹妹守在电视机旁追看“还珠格格”。
在那个小院度过了几年的时光,后来我们就搬家了。
离开以后,小院儿也就成了我们家闲置物品的堆放地。
再后来我上学就住校了,然后我们又搬了一次家,
离那个小院也原来越来越远,就很少回去了。
记忆停留在了那个充满了柴米油盐,平凡温情的老房里。
想到这儿,眼睛里闪烁着细微的光亮。
年复一年,时间的流逝细无声。
曾经充满了烟火气的老房,历经了岁月的沧桑,如今已是断臂残缺。
但童年的记忆,始终是我心底最温情的柔软。
灵魂深处的记忆,是随着时间的侵蚀越来越浓郁的,
不论是沧海桑田,还是物换星移。




因为那里有我们怎么也割舍不掉的家的味道和亲切的味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