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爱而生,为爱而死——解读普希金之死背后的故事

作者: 楚子 | 来源:发表于2021-02-04 15:08 被阅读0次

文学离不开女人,俄罗斯文学更是如此,似乎每个俄罗斯大作家背后,都有窈窕的女性身影,帕斯捷尔纳克背后有伊文斯卡娅,叶赛宁背后有邓肯,普希金背后有娜塔莉娅。正是这些伟大的女性滋养了俄罗斯精英。

普希金与冈察罗娃铜像

普希金(1799—1837)——俄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十九世纪俄国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他一生只有短暂的38年,却留下了永垂不朽的文学成就。他以诗和小说为人称道,其中爱情诗占了大部分。诗人总是多情,普希金可以说是为爱而生,最后他也是为爱而死。

 众所周知,普希金是俄罗斯的一位伟大诗人,以写爱情诗见长,其笔下的爱情热烈、浓郁、真挚、淋漓,堪称爱情诗的典范。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为爱情而生的诗人,其爱情生活却是一场不折不扣的悲剧。

普希金娜-冈察洛娃

普希金出身俄国沙皇时代的莫斯科贵族,他饱读诗书,向往精神层面的富足,爱情对他来说是灵感的泉源,也是精神层面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我们回顾他的情诗创作史,也算是回顾了普希金的爱情史。

不过普希金的伟大就在于,他将这些对爱情的追求和幻想、因恋爱感到的甜蜜快乐、忌妒和伤害等等普罗大众都会有的情感,经过内化、提炼、润饰,将爱情化成艺术,再说进每个人的心里。直到今日,他的情诗仍是俄罗斯人朗朗上口的国民文化之一。

矗立在普希金广场上的普希金铜像

熟悉普希金的人都知道,普希金不仅是闻名遐迩的文学家,而且还是一个举世公认的情种。普希金到底有多少情人说法不一。不过普希金的妻子只有一位,她就是娜塔莉娅。普希金给情人写了大量的爱情诗,这些爱情诗给他赢得了无数的荣誉,遗憾的是普希金同样因为爱人娜塔莉娅失去了年轻的生命。

娜塔丽娅·尼古拉耶芙娜·冈察洛娃(1812年9月8日—1863年11月26日),是俄国诗人普希金的结发妻子。1837年,普希金与娜塔莉娅的姐夫丹特斯d'Anthès决斗而死。1844年,娜塔莉娅再婚嫁给了一个少将。

娜塔丽娅·尼古拉耶夫娜·冈察洛娃

娜塔莉娅非常美丽。传闻沙皇尼古拉一世、法国军官都迷恋她。后世对娜塔莉娅的品行有多种截然不同的说法。

1828年,娜塔丽娅在一次舞会上邂逅了诗人普希金。当时她正值豆蔻年华,有生以来的16年中,她是第一次在上层社会的舞会上公开露面。

那天,她穿着云雾般轻柔曼妙的华丽衣裙,发上束着金环,她的面容姣好,皓齿明眸,眉如远黛。少女的美貌是浑然天成的,是任何化妆品都修饰不出的,细腻光泽的皮肤尤其诱人。

她的体态婀娜,步履轻盈,如同一位神女下凡。她的出现,使整个舞会都为之震颤、沸腾了,以致在场的其他佳丽们都相形失色,在场的男宾们则一致被其超然绝伦的美貌和高雅气质而深深地打动和倾倒了。这其中,自然也包括当时已经名满全国、倍受人们关注和欢迎的诗人普希金在内。

娜塔莉娅

1829年4月,普希金郑重地请朋友做媒,向冈察洛娃求婚。结果被其父母以女儿年纪尚小,还需再等等的说辞推迟下来。

1830年的春天,普希金的一位好友在莫斯科的一个舞会上遇见了冈察洛娃,出于对好友的关心,他特意邀请冈察洛娃共舞,一面借机向她打探她的家族对普希金的看法。出乎意料的是,冈察洛娃的一家对普希金的印象都不错,并且在舞会之后,冈察洛娃母女还请他向普希金致意。

年轻诗人得知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时,当即欢天喜地地雇了马车从圣彼得堡赶到莫斯科,去看望思念已久的心上人。这次,心上人的一家十分热情地接待了年轻诗人。

1830年4月6日,普希金再次向冈察洛娃求婚。普希金终于如愿以偿了。1830年5月6日,他以无比喜悦的心情同美丽圣洁的冈察洛娃订了婚。

娜塔莉娅

二人的婚礼最后定于1831年2月18日举行,婚礼仪式在尼基茨基门的教堂进行。

新人相互交换戒指之时,一个指环不慎被滑落到了地上,普希金的脸色陡然大变,与此同时,他手中燃烧着的蜡烛也突然熄灭了。

从教堂出来时,诗人的额头上渗满了豆大的汗珠,他忧心忡忡地说了句:“这是不祥之兆。”错误从这一刻起就不可挽回地开始了,可惜他们都未从婚前的种种预兆中得到警示,及时地从这场注定悲剧的婚姻中解脱出来。随着教堂钟声的响起,毁灭的进程也拉开了帷幕。

为了维持婚后的体面生活,普希金不得不靠借贷度日。在结婚的前4年里,他们就欠债6万卢布,临死前,普希金的债务已达12万卢布。债务压得他喘不过气来,应酬使他丧失了宝贵的创作时间,他的精神陷入了极大的困境。

普希金

而他年轻的妻子对此却毫不关心,只管享受她的奢靡生活。甚至连孩子们的抚养和教育,也多半是由她的二姐来承担的。

1836年11月4日上午,普希金收到了“绿帽子协会”寄给他的成员证书,上面这样写道:“绿帽子最高勋章获得者、骑士团长及骑士们会聚勋章局,在尊敬的纳雷什金主席主持下,大家一致同意任命普希金为主席的助手和奖章史研究家。”

整个彼得堡随之流言四起,普希金成了上流社会的谈资和笑料。

事实上,在当时的彼得堡,几乎没有哪个年轻人不暗恋娜塔丽娅。她那灿若星辰的美让很多人都为之陶醉,不仅是那些仅与她见过一面的人,还包括那些根本就没见过她的人。

位于莫斯科阿乐巴特大街的普希金故居

普希金在与娜塔丽娅的6年婚姻中,初始如获至宝,倍加呵护和炫耀,他凭借自己天才诗人的名声,将娜达丽娅引见给沙皇和皇后,带进彼得堡的上流社会,引起了人们的一片惊叹。

渐渐地,娜达丽娅的魅力光环开始超过丈夫的声誉。在各种舞会上,人们谈论的不再是普希金和他的诗,而是他的妻子和她的美丽。

被众星捧月的娜塔丽娅开始接受其他男人献来的殷勤,甚至在丈夫面前与他们打情骂俏。特别是在荷兰公使的干儿子,法国人丹特斯出现后,她的行为愈加放肆。

普希金的情敌丹特斯

丹特斯,高高的个子,一副漂亮的面孔,他自信、活泼、幽默、机智,是个人见人爱的小伙子,与娜达丽娅同样年纪。在彼得堡的社交圈里,他备受女人们的爱慕。丹特士利用沙皇的信任和大家对他的宠爱,大胆地追求女性,尤其是对娜达丽娅穷追不舍。

而娜达丽娅也被他的青春魅力所吸引,对他的追求不但不拒绝,反而乐享其中。这正是1836年普希金收到匿名信时娜达丽娅的生活状态。

自收到匿名信后,普希金便坐卧不安。为了捍卫自己的尊严和妻子的荣誉,他毅然决定向丹特斯发起挑战——决斗。

收到普希金的挑战书后,丹特斯的义父,荷兰公使老格尔恩顿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因为无论决斗结果如何,都不会是令人愉快的。

于是,他四方奔走,多方斡旋,最终促成了丹特斯与娜塔丽娅的大姐叶卡捷林娜的婚姻。至少从表面来看,丹特斯追求的不是娜达丽娅,而是她的姐姐叶卡捷林娜,从而给普希金收回挑战书搭了个台阶。

但是,叶卡捷林娜不但不漂亮,而且还比丹特斯大6岁,为此丹特士心里极不平衡。于是,婚后的丹特斯仍然大胆地追求娜塔丽娅,甚至用自杀来威胁娜塔丽娅接受他的爱。在丹特斯的强烈攻势下,娜达丽娅也越陷越深。

面对放荡的妻子和无赖的连襟,普希金纵有倾世才华,也无济于事。于是,他再次向丹特斯发起决斗挑战,并提出了极其残酷的条件:双方射击的距离只有10步,并且在第一次双方都没有射中对方之后,决斗再重新开始,直到有一方倒下为止。

1937年1月27日,星期三,普希金同丹特斯约定决斗。决斗在距离彼堡不远的黑山进行。结果,普希金这位伟大的诗人,成了他美丽而轻佻的妻子的牺牲品。

1837年2月8日,普希金在与丹斯特的决斗中,被丹特斯提前开枪击中。他挣扎着向丹特斯开枪射击,以为射死了丹特斯,就放弃了第二次射击机会,但击中的只是丹特斯军服上的一颗金属纽扣,丹特斯装死得以侥幸逃生.。

当荷兰公使宣布决斗结束后,丹特斯才从地上爬起来,普希金见他没有死要求再补上第2枪,却被公使断然拒绝。

1837年2月8日,普希金被送回家中,呻吟了1天1夜,普希金在呻吟中对妻子娜塔莉娅说:“你没有任何过错。”

1837年2月10日,普希金去世。他的早逝令俄国进步文人曾经这样感叹:“俄国诗歌的太阳沉落了!”

普希金和冈察罗娃

《当我紧紧拥抱你》——致娜塔莉娅

《当我紧紧拥抱你》——是俄国浪漫主义大师普希金写过他那美丽动人的未婚妻娜塔莉娅-古拉耶夫娜·冈察罗娃的一首著名的爱情诗,此诗作于1830年。

当我紧紧拥抱着

你的苗条的身躯

兴奋地向你倾诉

温柔的爱的话语.

你却默然

从我的怀里挣脱出柔软的身躯

亲爱的人儿

你对我报以不信任的微笑

负心的可悲的流言

你却总是忘不掉

你漠然地听我说话

既不动心

也不在意……

我诅咒青年时代

那些讨厌的恶作剧:

在夜阑人静的花园里

多少次的约人相聚

我诅咒那调情的细语

那弦外之音的诗句

那轻信的姑娘们的眷恋

她们的泪水

迟来的幽怨。

相关文章

  • 为爱而生,为爱而死——解读普希金之死背后的故事

    文学离不开女人,俄罗斯文学更是如此,似乎每个俄罗斯大作家背后,都有窈窕的女性身影,帕斯捷尔纳克背后有伊文斯卡娅,叶...

  • 为爱而生,为爱而死

    ——读第三十四回有感 “你从此可都改了罢” 看似没头没脑的话 实则爱情秘语 悲壮、疼惜、蕴藉 一个“情”字 一双红...

  • 因爱而生,为爱而死

    鲁迅说,悲剧就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所以悲剧总是比喜剧更让人耿耿于怀,也更容易让人沉浸其中不能自拔。昨天看完...

  • 为爱而生、为爱而死(悲愤诗)

    为爱而生、为爱而死(悲愤诗) 创作背景:不知不觉因为这个几乎无人问津的公众号,坚持写作快1年了,已经深深养成了,自...

  • 唯爱而生,为爱而死——徐志摩

    谁的情感无法张扬,谁在陌生的房故作勇敢谁在夜晚害怕腐烂,任呼吸突然变得野蛮先爱吧把这一副肩膀挡掉一点遗憾先爱吧看似...

  • 爱的最高境界是为爱而生

    今天听陈果老师的音频:她问朋友“什么是爱的最高境界?”朋友说“为爱而死”,她又说“为爱而生也是最高的爱的境界。” ...

  • 爱 ,人人都渴求,但最难得到的爱是自己的爱

    爱是一个千古不变的主题,人倾其一生都在追求着爱,甚至是为爱而生,为爱而死,就像传说中的经典爱情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

  • 为爱而生I生于夏天——连载目录

    为爱而生I生于夏天——连载目录 为爱而生I生于夏天(1) 为爱而生I生于夏天(2) 为爱而生I生于夏天(3) 为爱...

  • 给老太婆的第一封情书*

    死比爱更冷,而我们来到这世间,不是为了死,而是为了爱。为爱而生或是为爱而死,终究是为了爱啊。 雅子,我想我马上就...

  • 为爱而死

    她是一个为爱而死的女孩,交友可不能不慎啊。我失去了一个可以谈心的朋友,永世不能再相见。 那年我在上海...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爱而生,为爱而死——解读普希金之死背后的故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yxnm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