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都孤儿》是狄更斯的作品,狄更斯是英国文坛上与莎士比亚比肩的作家,他创造的上百个人物形象惟妙惟肖地展现了英国19世纪的社会众生相。
在雾都孤儿里我们可以看到人世间的那种不可救药的恶,也可以看到慈母般的贝德温太太、善良温柔的罗斯小姐、热情的罗斯波恩医生,还可以看到良心未泯的南希小姐在善与恶之间的徘徊。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他们的苦难与战争,音容笑貌、喜怒哀乐。
主人公奥利弗出生时的哭声,向济贫院的居住者宣告:从此教区又添了一张嘴、增加了一个新负担。一出生便被贴上了标签,立即归入了他的阶层――教区的孩子济贫院的孤儿,地位地下的半饥不饱的苦命人,一个在世间被拷上手铐的、挨揍的、受大家鄙视却无人同情的角色。
在济贫院分院里从来没有一句亲切的话和一个友好的目光照亮他黑暗的童年岁月。然而,当那扇寄养所的大门在他身后关闭时,他却生出一阵孩子气的忧伤。留下来的悲惨的小伙伴是可怜的,但他们是他认识的仅有的朋友,这孩子的心中第一次感到自己在这个大千世界上的孤独无援。
因为奥利弗想要添粥,他受到了惩罚。因此奥利弗被认为处在邪魔的专门庇护下,是直接来自魔鬼制造厂的货色。
《雾都孤儿》:生活中即便有再多的恶,也要相信有更多的善。奥利弗在棺材店受到了虐待,逃亡到了伦敦,却不幸落入贼窝,有着一个处心积虑想让奥利弗成为“同伙的”犹太人。
不幸与幸运仿佛都是相随的,不幸的同时奥利弗遇到了布朗洛先生和贝德温太太,毫无疑问他们的内心有着火一般的善良,他们让奥利弗第一次感受到了善良的温暖。
在一次被迫的偷盗过程中,奥利弗遇到了罗斯小姐(书中是这样描写的:她还不满十七岁。她是如此的羸弱,似用精致的模子铸造出来的,如此温柔、和善,如此纯洁、美丽,以致尘世似乎与她格格不入,世间粗暴无礼的凡人不是她合适的同伴。她那双深蓝色的眼睛显露出来的来自她高贵的脑海里的聪明才智,似乎不属于她那样的年纪,也不属于这个世界。)、善良的梅丽太太和热情的洛斯伯恩先生。奥利弗和善良的朋友们开始过着幸福的生活。
“噢,亲爱的小姐,要是我能替你们干活,要是我能替你们浇花而让你们快乐,或者照看你们的鸟儿,或者整天跑上跑下来让你们高兴,要是能够这样的话,我还有什么不愿付出的啊!”
奥利弗愿意去回报每一个曾对他付出过真心的人,在奥利弗的骨子里是个善良的人儿,他父亲、母亲的基因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雾都孤儿》:生活中即便有再多的恶,也要相信有更多的善。南希小姐,一个没有完全丧失良知的人,因为她的善良,选择了冒死送信给罗斯小姐,最后南希小姐付出了宝贵的生命。南希小姐本是一个“很专业”的贼,因为遇见奥利弗,唤醒了沉睡在心灵深处的善良,但为了自己深爱的人(尽管赛克斯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人),南希失去了生命。南希小姐的死从而也让这一个犯罪团伙浮出了水面,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故事的最后,奥利弗得到了该有的遗产,他没有计较自己同父异母的哥哥想要杀死自己,再次给了蒙克斯改邪归正、从事正当职业的机会。与蒙克斯平分了父亲的遗产。奥利弗被布朗洛先生认作义子。善良的人们过着幸福的日子,犯罪的人受到应受的惩罚。
《雾都孤儿》:生活中即便有再多的恶,也要相信有更多的善。奥利弗成长过程的艰辛太多,最为难得的是他没有被生活所逼,变得堕落、腐化,成为杀人犯,或成了死尸。在一个残忍、悲惨的世界里,奥利弗如同一股清流成长为我们希望的样子。
后人将狄更斯捧为“召唤人们回到欢笑和仁爱中来的明灯”
《雾都孤儿》很好的阐述了,生活中即使有再多的恶,也要相信有更多的善。个人认为这句话是对《雾都孤儿》最好的解释。
距离《雾都孤儿》遥远的年代里,我们仍然需要去相信生活中有更多的善。
(图片均来自网络,丫头感谢您的阅读,如果因为这些文字,您去看了《雾都孤儿》,那将是我的幸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