掐指一算,我注册简书正好满8个月了。
虽然几乎日日在简书耕作,无奈文笔拙劣。回看那些密密匝匝的200多篇文章,只能感慨“草盛豆苗稀”。
不过,那些在文字土地上胡乱撒下的种子,总还是有个别发了的芽,在梦想的春天里摇摇曳曳,甚是欣喜。
比如偶尔被选入专题,比如开始尝试写小说,比如与简友在文章中的心灵碰撞……
其中,在阅读和写作方面,我的收获主要有三个方面。
1.阅读生活这本书,让我有了写文的土壤。
在社会上跌爬滚打的二十几年,做为一个电信局话务员,影楼化妆师,美容院小店主,快餐店老板娘……每天忙忙碌碌,阅读写作似乎与那时的我毫不相干。
直到有一天,生活中的一切喧嚣渐渐归于岑寂。阅读生活,阅读书本,阅读自己,再记录下来,似乎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而阅读生活,让我学会了处处留心留意。
一天,和母亲收拾她的旧衣物,看到一顶针织帽子,这是我已过世的表姐留下的。她的不幸与善良让我和母亲感叹不已。当晚,在日更文章里,我写下了晓南姐的故事。
某日,去给儿子买鱼。在付账时的一瞬间,我和卖鱼人各自的小心思,成了当天《买鱼记》的内容。
生活大都是平淡无奇的,像山间一大片苍茫的田野,就看自己是否具有发现的慧眼。
原来写作的过程,也是一场去芜存菁的过程,是在平凡的生活中看见和发掘美好的过程。
生活与书写,它们的气脉从来都是相通的。
2.阅读古典,帮助我探寻写作的意义。
写文之初,我写了整整100篇《论语》解读。
曾经遥不可及的古典书籍,在书写的过程中,渐渐成了熟知的师长。他站在眼前,让人尊敬,促我修习。
比如《论语》的开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我们时刻学习,又能在生活中去应用、去验证它,不是一件让自己喜悦的事吗?
我在简书中的书写也可以说是一种应用,把头脑中的思想变成文字的应用过程。
书写对每个写作者来说,都涵盖着自我的愉悦,否则怎样坚持下去呢?
有志趣相投的朋友联系我,与我探讨学习,共同进步,这不是因为共鸣而彼此快乐吗?
打开简书,就能看到那些在文字的海洋中欢腾的人们。因为相同而共鸣共振,因为不同而得以窥探全新的世界。
别人不理解我也不怨恨恼怒,就是一个有修为的人呢。
不管我们处于怎样的境遇,都要保持平和的心态,不怨天尤人。
阅读古典书籍,就是找到自己思想的来处和去处,从中挖掘生命的意义。
写文的意义对于我,也是寻找和挖掘的过程。在不断地书写中去寻找意义,这个过程本身就是意义。
3.阅读优秀的文章,为我套上了写文的游泳圈。
对于我这样,刚刚开始在文字的海洋中试水的人来说,阅读别人的文章,并且模仿他人,成了重要的游泳圈。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谁也不要高估自己在别人心中的位置!》,内容讲述了一个人的生活经历,读完很有感触。模仿着,我也写了一篇同学的故事。
再如,读了斯蒂芬•金的中篇小说《失重》,感受到了作者在情节安排上那种疏密有致的音乐般的节奏感,自己在写故事的时候,也试着融入节奏。
尽管我的模仿是拙劣的,但是那就是我的起步。有了模仿这个游泳圈,就可以更快的学会在文字中的游泳,进而摸索着找到属于自己的写文方式。
昨天走在路上,抬头看树上的那些叶子。不管它们的形状是怎样的,都有一种生命的力量在里面,仿佛能感受到营养的汁液在叶脉中澎湃地流动。
我想写文也是这样,在阅读中汲取着充足的营养,让心灵、让文字都充满生命的力量。
我生平凡,再怎样挣扎,破茧而出的,也不过是一只不起眼的蛾,成不了美丽的蝴蝶。
但在自己有限的能力范围之内,足够努力做到极致,就是成功,就是美好。
注册简书8个月,每天在阅读和写作中忙忙碌碌,生活变得充实。
期待这样的生活,一直继续下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