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笔记|中国文学史简史第三课|神话:文学起源之二

笔记|中国文学史简史第三课|神话:文学起源之二

作者: 榕树下zhou | 来源:发表于2023-11-09 21:37 被阅读0次

文学起源:歌谣和神话

歌谣—诗歌的形成
神话—叙事文学的形成:故事、小说、历史

一、神话是怎样产生

产生过程:在生产力低下的社会,原始人对许多自然现象,如暴风骤雨、电闪雷鸣、洪水滔天、大旱泥石流流,感到可怖,对天地山川的形成、人类的出现、日月的运行等无法解释。

对未知的东西感到可怕,产生敬畏心理,就会加以崇拜,就导致了原始宗教的产生。社会不断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求生存的欲望,征服自然而不得,于是“幻想”—神话。

对自然的幻想:
1、把各种自然现象人格化(自然神)
2、依据人类改造自然的经验和愿望,塑造出“英雄”(英雄神)
3、幻想人能够变成异人异物,拥有超越自然的能力(异人异物)

二、中国上古神话

早期神话:

1、女娲造人、补天、精卫填海、羲和生日、常羲生月(女性角色)—母系氏族社会
2、父系氏族社会:歌颂男性的神或神性的英雄,比如夸父逐日、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等。
3、部落、部族以及联合部族兴起
4、争战神话,如共工与蚩尤之战,以及炎黄之战
5、进入阶级社会,又塑造出反抗英雄,如刑天

三、神话作品

被记录下来的神话数量不多,主要有:《山海经》《穆天子传》《楚辞》《淮南子》

1、山海经

记录神话最为丰富,保留大量原始神话和原始宗教,是研究古代神话的重要典籍。(成为诸多当代神话、玄幻网文叙事的素材。

全书31000字,分为山经、海外经、海内经、大荒经等篇。作者大约是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不同时期的巫、方士编选,到西汉刘秀(歆)时才合编在一起。

特点:除了夸父追日、鲧窃息壤等个别具有情节外,严格来说,只是描写了一些个体的神,还没有构成带情节的神话故事。

2、穆天子传
主要记载的是周穆王驾八骏西游至昆仑山见西王母的故事。

在山海经中,西王母是“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但在穆天子传里却是一位彬彬有礼、风度端庄的女王与女神,具有人性和神性的美。

3、楚辞

主要是《九歌》《离骚》《天问》篇章。

4、淮南子
对神话的搜集十分宏富,齐全。
《淮南子•本经训》:“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四、神话类型

1、与自然斗争:又可分为探索性的和征服性的。

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卒布土以定九州。(《山海经•海内经》)

2、与社会斗争

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翼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山海经•大荒北经》)

五、中国神话特点

1、涉及内容丰富多彩,但比较零散,不完整,没有像古希腊神话那种体系。
2、除了女娲、后羿、共工、刑天、鲧禹之外,大多属于早期神话。
3、带有神话色彩的英雄人物远比自然神地位更加突出。
4、和农业生产的神比较突出,比如射日、治水、补天这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笔记|中国文学史简史第三课|神话:文学起源之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zfhw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