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底层心态之——绿灯思维
当我们遇到和我们之前的认知不一样的新观点时就会不自觉地触发我们的习惯性防卫。
之所以会习惯性防卫,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我们把“我”和“我的行为/观点”不自觉地捆绑在一起,当别人对我们的观点产生质疑时,我们会理解为对我们自己的否定。
习惯性防卫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发展出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学现象。
但防卫性的心理使我们失去检讨自己想法背后的思维是否正确的机会,所以这种根深蒂固的防卫习惯会不知不觉地阻碍我们的成长进步。
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打破红灯思维,建立绿灯思维。
红灯思维就是遇到自己不一样的观点第一时间找理由反驳。
比如生活中有的人一听到不同的观点就消极处理,准备防卫:“你不了解情况。”“你先听我说!”
绿灯思维是,当我们遇到新观点或不同的意见时,第一反应是:哇,这个观点一定有用,我应该怎么用它来帮助自己?
总结一下:我们想要通过接触新的观点和知识快速成长,就要面对与自己传统认知不一样的地方。而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很容易激起自我防卫。要改变这一点,就要培养第一个底层心态——绿灯思维,积极地考虑新观点里有价值的地方。但是,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有更底层的认识:区分“我”和“我的观点/行为”,不再把对自己观点的质疑与自己这个人绑定起来。这样下次我们再面对挑战时,就可以从容地问自己:我的观点是不是可以在别人的意见里进化得更好?
学习的底层心态之——以慢为快
快是结果,不是原因。
想要能力提升得更快,不是说学习过程就要很快。相反,越是快速提升的能力,反而越需要下慢功夫。
真正高效的学习,其实是知识融会贯通的结果。有了对重要的、核心知识的深刻理解,我们才能运用起来游刃有余。
所以,我们想要快速地提高,方向应该是花大力气打通那些知识阻塞,而不是追求看起来很花哨的新方法、新技巧。(比如我们要学习骑自行车,应该把精力花在如何掌握平衡上,而不是如何在两分钟学会20种脚蹬方法。)
要以慢为快还要注重二八原理,把慢功夫花在真问题上,把80%的时间,花在20%的重要问题上。
哪些是20%的重要问题呢?就是把时间花在重要的基本概念、有启发的观点和自己没想明白的问题上。
再总结一下:掌握临界知识,首先要在学习新知识时有绿灯思维,而在具体学习时,又要有以慢为快的心态,把慢功夫用在真问题上,比如学习掌握临界知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