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作为一个资深拖延症患者,一直想写写自己考证的经历。总算开始动笔了……
开门见山,先介绍一下本人基本情况:非师范类理工科毕业,以前在外企工作,从未接触过对外汉语以及教育学相关的知识。从小一直喜欢语文,多年来一直把阅读文学作品古诗文等作为业余爱好,所以有一定的语文功底。
![](https://img.haomeiwen.com/i17620879/1ecbe80597ebe8bc.png)
认真备考所用时间:
笔试约4个月
口试约3个月
(当然不是全天时间都用在这上面,平均最多每天花个一两个小时吧。)
第一部分 笔试准备
从知道可以报考国际汉语教师证书,到开始准备,再到通过面试,总共花了一年半左右的时间。
我是从17年上半年开始了解国际汉语证书的要求、考试范围的,但是作为一个较为严重的拖延症患者,我从7月份才开始正儿八经备考。在此之前陆陆续续翻了一下官方指定的几本参考书,感觉完全记不住……
7月份,下定决心要好好准备,所以报了一个网络直播课,同时自学。作为一个外行,有老师领路的好处就是可以比较清楚地知道考试范围以及不同题型的应对策略,比自己一个人孤军奋战效果要好。同时,我开始认真地啃黄伯荣、廖旭东老师的《现代汉语》,毕竟是以后要当老师教别人的,搞清楚汉语字词句可是最基本要求。同时根据网课老师的建议,看了朱勇老师的《国际汉语教学案例与分析》、刘珣老师的《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不过看这两本书的感觉就是,看完就忘,尤其是关于教育学理论的那些,真是忘得比看的还快啊啊啊啊……但是不管怎么样,硬着头皮认真把这两本书看了一遍之后,总归对一些以前没有接触过的东西有些了解了,还是有好处的。
到了9月份,我开始刷模拟题。每做完一套题目,我都认认真真地把错题圈出来,写上正确答案,并把相关的理论知识从参考书上找出来写在题目旁边,这相当于又复习了一遍这个知识点。做了几套卷子之后,我会再把几套卷子上的错题放在一起对比,这时候就会发现其实错误集中在几个知识点上,这些也就是看书一直记不住的那些。我的应对之策就是把这些知识点归纳成思维导图,一边做思维导图一边进行强化记忆。不得不说思维导图真的是个好东西,这个复习方法是我后来顺利通过笔试的一大法门。
不过这些方法只适用于笔试的前100分。最后50分的题目,模拟题也没有标准答案,所以我一直也不确定我做的到底有多少正确率。但是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对于这些题目,其实你只要秉承着政治正确、以及跨文化交流的那些基本的原则去选,十有八九不会太离谱。可以多翻一翻朱勇老师的《国际汉语教学案例与分析》和《国际汉语教学案例争鸣》两本书,还是很有启发的。
17年11月份,我参加了笔试,最后成绩是113分。对于一个外行来说,这个成绩我相当满意了,对得起我的认真付出,哈哈。
第二部分 面试准备
笔试通过之后,我又一次懒癌发作,以外行需要更多时间准备为由放弃了接下来1月份的面试报名。混日子一下子混到了来年4月,没有借口拖延了,只好强迫自己认真开始准备面试。面试要说课、试讲,对于一个完全没有上过讲台的人来说,压根不知道该怎么准备。保险起见,我通过某机构请了一位专业老师上一对一网课。每周两次,在线授课。第一次课老师给我一段课文让我试着讲讲,我真是两眼一抹黑,我压根不知道该从哪里讲起,连步骤都不知道。好在老师有经验,直接从头开始科普讲课步骤、如何找生词、语法点、如何控制大概时间等知识。所以我的经验是,如果你是从来没有接触过老师这个职业的考生,请个专业指导是必要的!从那以后,每次上课老师都会让我在线说课、试讲,虽然每当这时候我的心理压力都很大,但不得不说实战演练提高就是快,两个月不到的时间就硬生生把我这个讲课小白打造成了给一段课文就能挑出合适的生词和语法点并有模有样地讲上一段的“熟手”了。老师每节课都选择不同的语法点让我试讲,然后帮我总结讲得好与不好的地方,同时也复习这个语法点知识。我觉得这对我很有帮助。
在试讲说课的同时,老师也会训练我现场问答,经常扔给我一个问题让我略做准备就马上回答。一开始也真是摸不着头脑,但慢慢地也总结出了一些套路,知道抓一些跨文化交流、传统文化的要点了。课后我会很认真地把老师提过的问题整理出来,没事就考考自己看能不能答出要点。其实中英文问答的问题和回答套路都是差不多的,唯一的区别就在于回答时用的语言。所以大家准备的时候同样一道题可以用中英文都练习一下。推荐大家买一本任磊老师的《国际汉语教师证书常见英文问答》认真看看,可以得到很多启发。而且回答问题不能只在脑子里过,要像假装有听众一样大声说出来,尤其是英文问答。因为只在脑子里过一遍和组织好语言说出来还是有着不小差距的。在考试现场老师也不会给你太多时间思考,所以在准备考试的时候就要模拟现场的状态。
一对一网课上完到考试,还有大概一个月的时间。这段时间里我很认真地把老师讲过的内容复习了一遍,经常找一段课文模拟说课和试讲并自己计时,同时把整理好的中英文问答的题目列出来复习。虽然我以前的工作经常用到英语,口语日常交流问题不大,但是一些教育类的专业名词和传统文化的英语翻译我心里还是不太有底,所以还自己拓展了一些关于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知识及英文翻译。
考试那天,虽然有点热,我还是穿了身相对正式的衣服,注意形象也是对教师职业的要求嘛。考试的时候,我还是比较幸运的,课文不算难,语法点我选了个关联词语,因为是我准备过的,所以说课和试讲的时候都比较流畅。紧张自然是有点紧张的,但也还好,反正……尽量把考官们当空气,假装后面坐的都是学生就好了,如果面对学生你还紧张的话,以后怎么上讲台讲课呢,你说是吧。现场问答中文我记得是问外国学生觉得学中文的时候动不动就说到吃的,认为中国文化就是吃,没有什么特别的,怎么跟他们解释。我好像是从不同角度解释的,先说了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饮食文化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然后又说了但是饮食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因为“民以食为天”,他们可以从这一部分出发去更深更多地了解中国文化等等。看老师的表情我猜测他应该觉得我回答得还行。英文问答的时候老师说得有点快,其中一个关键单词我没听清,不过我听到了这个词的前缀是“homo”,结合老师后面的句子,我猜出这个词的意思应该是”同性恋“,是在问学生是同性恋,老师应该怎么应对这种情况,于是我就从尊重别人的角度去回答了,应该路子是对了。
面试成绩出来,我考了103分,顺利拿到了证书。真是开心!
现在我已经在某学校做兼职老师了,我的确是喜欢老师这个职业,第一次正式上讲台我居然除了兴奋,一点紧张都没有。最大的感受是:给学生讲课是一件特别好玩的事情,但是备课真的是很辛苦。
还想补充一点就是,我觉得以前在外企的经历给我的的教师生涯带来很大的帮助。因为以前的工作经常跟外国人打交道,所以我还是比较熟悉怎么跟他们更好地交流的;另外那些工作中的商务、贸易等知识,也有助于回答学生的一些问题。
总之,想要做好国际汉语教师,我觉得需要有知识储备,有阅历,有好奇心,还要有热情。有足够的知识底蕴,同时又对新知识、新信息感兴趣,这样你面对学生的时候,才能更好地把控你的课堂,在教给学生知识的时候,也从他们那里学习你不知道的东西。这也是这个职业的魅力所在。希望我能在这条路上一直勇往直前,做越来越好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