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附上原文,再作答。
原文:
宝玉又问表字。黛玉道:“无字。” 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 探春便问何出。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
“颦儿”:这是黛玉初进府时,宝玉送她的字。
宝玉自己的原话是说“黛玉眉尖若蹙,可以闭目想象一下。一个天生体质孱弱的幼女,刚刚经历丧母之痛,又长途奔波到陌生的外祖母门下。所面对的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她的心情更是忐忑不安的。
而且,她此时的心情亦必定是忧郁的,略带紧张与不安。
但是亲戚们努力笑脸相迎,那她亦必定得尽力掩饰忧伤,保持礼貌与礼仪。
那表情必定就是强作欢颜的面容上,一双忧郁灵动的双眸,微微低垂,又偶尔微微观察周围的环境。
颦虽然是皱眉的意思,但是以林家的家教与礼仪,黛玉必不会一味轻薄地只知道皱眉。
她的忧郁,是不经意间的一种自然的流露。
这种含愁不语,又隐隐努力压抑的样子,给人一样别样的怜惜。
也再次说明,黛玉是一种我见犹怜的美。
宝玉说她“眉尖若蹙”,这个若字非常精准有深意。
若是欲皱眉,尚未皱眉时,先微微收紧眉头的样子。
似有似无,若隐若现,把一个忧郁,柔软,一身诗意的女子,瞬间呈现在笔下。
写出黛玉身上,即有女子诗意灵动的美,又有一种忧郁清婉的气质。
所以,这个颦字,是突显她的气质与风韵。
颦,有一个词叫东施效颦。
西施,是个病美人儿,有心口痛的毛病。微微皱眉,手捧心而行。
也是隐隐再次形容黛玉先天不足。不过西施最著名的可不止是她的美,而是她以身救国,迷惑吴王以救越的故事,是一种甘愿牺牲的形象。
从曹公无虚笔的手法来看,送黛玉“颦”字。应该是暗喻黛玉有西施一般的行径。
再来,就是送这个字的宝玉。
林如海自己就是探花郎,犹子以逝,将唯一的女儿充作儿子养。又给她请老师。爱若掌上明珠,怎么可能黛玉会无“字”呢?
所以,这里的“字”应该是待字闺中的意思。宝玉送字,也是在说明黛玉与宝玉之间,是注定的情缘之意。
所以,综上所述。窃以为,宝玉送黛玉“颦”字,至少有三点深意。
第一点:以颦字写黛玉之美,是一种病态美,一种诗意灵秀,略带忧郁,独特的美。
第二点:以颦字,开篇就在此处,隐藏了黛玉不同寻常的命运。
第三点:古人的字,是不会轻易由人起的。黛玉的字,是宝玉送的,亦再次表明,一生多颦眉,是为此人起。
送字者,正是一生为伊的颦眉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