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妹妹我曾见过。”宝黛第一次相会,宝玉便发出犹似故人重逢之感。宝玉赠她“颦颦”二字,探春题她“潇湘妃子”之号。她就是《红楼梦》的女主林黛玉。
她有咏絮才,元春省亲那次她帮宝玉代作《杏帘在望》,后此诗大获元妃好评,大观园菊花诗那回她夺得诗魁,一曲《葬花吟》更是迷倒无数人。她会下棋,会古筝,能识琴谱,书法不在话下。
她有仙葩貌,“娴静时如娇花照月,行动处似弱柳扶风”;王熙凤初见她说:天下真有这样标致人物,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心口心头一刻不忘;宝玉初见她说:看着面善,神仙似的妹妹。
娴静时如娇花照月贾府的四个小姐元、迎、探、惜春算得上是美人,丫鬟里长相出众的也数不胜数,贾宝玉在这样环境里长大,他在美人堆里长大,见过的美人数不胜数。可贾宝玉对她的评价是“神仙似的妹妹”,王熙凤更称赞其“天下的标致人物”,可见黛玉的美怕是只有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见。
家境殷实,但缺母爱,少有人与她交心亲近,她愿觅真心人。
父林如任扬州巡盐御使,祖上袭过列侯,钟鼎之族,书香之家。六岁时丧母,后丧父,寄居贾府,尝透世态炎凉,人情冷暖,个性受压抑。所以叛逆,偶尔撒娇使小性儿,其实她心底不过是想寻得真心人。
她和宝玉拌嘴怄气不过是为自己的真心,怕真心错付,怕爱情远离。
一开始黛玉对宝钗设防,有时在宝钗面前说笑打趣她,也是没有遇到真心人。
宝钗在刘姥姥进大观园后,发现黛玉念的牙牌令里都是当时闺阁女儿不能看的书时,并未当众揭穿黛玉,而是事后将她带至蘅芜苑,悉心教导,倾心交谈,从此黛玉待宝钗竟似姐妹一般。因为她遇到了可以彼此真心相待的人。
第四十九回,黛玉见李纨、宝钗和婶母、姐妹叙离别之情,先是欢喜,后不免垂泪。
她垂泪不仅是自己孤单无依,更是因为她除了宝玉和紫娟,身边可以真心交谈的人少之又少。而众人都有自己可以倾诉可以真心交谈的对象。
宝琴来后,她与宝琴相谈甚欢,亲敬异常。不仅是因为宝琴是宝钗之妹,更因为她值得黛玉付出真心,倾心以待。遇到可以交心能倾心相谈的人当然要好好珍惜。
黛玉常开湘云的玩笑,讥笑她吐词不清晰,常常把二哥哥喊成“爱哥哥”。第七十五回湘云宽慰黛玉,一起凹晶馆联诗后又去拢翠庵,很晚才回到潇湘馆一同歇息。
心轿比干多一窍之前湘云来贾府不是歇在贾母处就是歇在宝钗处,现在和黛玉一起歇在了潇湘馆,可见她们的情谊之深,可见在黛玉心里对真心人的寻觅是多么渴望。
黛玉不仅心里渴望对自己真心相待的人,情感上也希望有寄托,不仅爱情,亲情也是,希望能找到真心待自己的人。
她对丫鬟紫娟并不把她当奴才待,而是姐妹一样交心、倾心。
病如西子胜三分紫娟是贾府这边的丫鬟,原名鹦哥,贾母特赐给黛玉使唤作伴。比起从苏州林府带来的自家丫鬟雪雁,黛玉和紫娟更为要好,彼此更为交心、更为倾心相待。
一来雪雁年纪小,二来雪雁也没有紫娟那份聪慧,林黛玉看上的人,林黛玉能倾心交谈的人绝对不会像雪雁那样平凡,至少要像紫娟那样聪慧。
黛玉和紫娟一同睡,一同聊天说心里话。第五十七回紫娟先是试探宝玉的真心,一句“你妹妹回苏州去”,引得宝玉魔怔,看见船听见林姓又开始闹腾起来,说除了林妹妹都不许姓林。
紫娟晚间又悄向黛玉说道:趁老太太健在,作了大事要紧。就是劝黛玉早日完成和宝玉的婚事,有贾母见证,以后贾母归西了,王夫人她们也不敢不认账。
果然黛玉没有看错这丫头,紫娟哪一句哪一步不是为黛玉筹谋?这样对黛玉真心相待的能有几人?黛玉对紫娟也是如此,不然紫娟也不会这样清楚黛玉的心事,平日黛玉对紫娟也是不隐瞒,倾心相托的。
她六岁丧母,母爱的缺失让她特别羡慕宝钗有母亲。第五十七回,薛姨妈和宝钗先后来潇湘馆看黛玉,黛玉当着宝钗的面,说明日就认薛姨妈做娘。
她本来是一个高洁高贵的人,如果不是渴望有人呵护,真心相待,她也绝不会这样大庭广众之下说出口,表达对母爱的盼望,对有人真心相待的渴望。
她才貌双全,满身灵气,高贵无比,是闺阁大院的大小姐。不懂她的人说她任性,懂她的人会顺着她的心意,宝玉时时照顾她的心意,迁就她的情绪,关心她的健康。宝玉之外,她也盼望有人对她真心相待。今只叹: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也想寻得真心几回醉。
~^O^~一群人的日更继续中~^O^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