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秦观
郴州旅舍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注释】①郴州:今湖南郴州市。旅舍:即旅馆。绍圣三年(1096年),秦观贬居郴州。②津渡:即渡口。③桃源:桃花源,原属武陵郡,宋析置桃源县,其地在郴州之北。此处暗用陶渊明《桃花源记》的故事,指代世外桃园,避世仙境。④可堪:那堪,怎能忍受。⑤驿寄梅花:在旅途中向朋友寄赠梅花。典出《荆州记》:东吴陆凯曾自江南寄梅花给在长安的好友范,并题诗一首:“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⑥鱼传尺素:指传递书信。古诗《饮马长城窟》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⑦郴江:一名郴水,在郴州境内。⑧潇湘:湘水与潇水至湖南零陵县西合流后,称潇湘。
【译文】暮霭沉沉,楼台消失在浓雾中,月色朦胧,渡口也隐匿不见。望断天涯,理想中的桃花源也无处可寻。怎能忍受得了在这春寒料峭时节,独居在孤寂的客馆,斜阳西下,杜鹃声声哀鸣!
远方的友人的音信,寄来了温暖的关心和嘱咐,却平添了我深深的别恨离愁。郴江啊,你本来是环绕着郴山奔流,为什么偏偏要流到潇湘去呢?
【鉴赏】这首词是秦观于绍圣三年(1096)被贬居湖南郴州后所作。绍圣元年(1094),秦观因为受到朝廷中党派之争的牵连,从京城贬为杭州通判,赴任途中再贬为监处州酒税,次年又削秩被贬至郴州。一连三次贬谪打击,这对感情比较脆弱、多愁善感的秦观来说,简直就好像落入了痛苦的深渊,令他难以超脱自拔。这首词就是写他在郴州旅馆里对人生痛苦的悲剧性体验。只身独处客舍,目见耳闻,无不令他黯然伤神。漫天大雾笼罩着楼台,月色朦胧看不清江边的道路,双眼望穿也难寻“桃源”的去处;寂寞的旅馆里春寒料峭人孤独,黄昏时节更有那杜鹃声声如泣诉;驿站送来朋友寄的梅花,传来亲人问候的家书,这一切都砌成愁恨无重数;郴江本来是围绕郴山流淌,却为何要流向潇湘远处?上阕以环境的凄寒迷离烘托内心的孤寂,下阕以亲友的问候反衬思归不得的愁恨。郴江都耐不住岭外郴州的寂寞而流向潇湘去,远离故土之人又怎能忍受郴州的荒凉?“少游词境,最为凄婉”(王国维《人间词话》),由这首词即可得到体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