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别人没有教养之前,麻烦掂量一下自己。
在厨房捣鼓松饼的时候,听到有人和妈妈争执起来。我急忙冲了冲手快步赶到门口,就看到一位高大粗犷的阿伯站在门口唾沫横飞(没错,毫不夸张)。呵斥我们打翻了水,滴滴答答渗到楼下的他家。
当时疫情严峻,他没戴口罩、没换鞋子就闯进我家厨房,结果发现地面干干净净,最后悻悻的甩手离开了。
看不惯他那副恃强凌弱的猖狂样子,我就帮妈妈辩解了句:“我们有必要故意打翻吗?”结果他立刻指着我怒吼:“你怎么这么没教养!你以后怎么混得下去!”
泪崩现场没怎么经历人情险恶的我,直接被劈头盖脸的骂懵了。一转身,眼泪就掉了下来。
所以今天想讨论一下“没有教养”的问题。
1.“没教养”的适用范围被限制于年轻一代
什么叫有教养?什么叫没教养?现在有一种很可怕的现象,只要和年纪稍大的人发生口角争执,一旦ta理亏又无话可说时,就会习惯性甩下一句“真是没有教养!”
这话一说,他直接占据了道德制高点,我们直接失去话语权。
那么到底怎样叫做没有教养呢?
自制图教养体现在细节里,没教养也是。仅凭一句话就妄下定夺未免有些荒唐,更何况是一句并无恶意的话。
“没教养”、“被毁掉的一代”等越来越多的标签被强行扣在我们这一代的身上,年龄和辈分的压制性正成为社会的一颗毒瘤。
2.沉默是修养,但不分场合的沉默是软弱。
近些年理念营销吵得很热,诸如“沉默是一个人最大的修养!”的理念爆火,我表示非常震惊,这些脱离世俗的大道理被过分神化、扭曲化了。反正我是做不到的。
任何不定性的事情,都有两面。
我们能从沉默里看见待人接物的修养,也能从沉默里看见遇事就躲的怂货。
自制图是否选择沉默是我们自己的权力。
在非原则性问题上,选择沉默是愿意忍让和宽容对方,这是我的修养;但是在原则性问题上,选择不沉默是守护和捍卫自己的立场,这是我的反抗。
3. 人总会对自己没有的东西充满执念。
先介绍一下最近了解到的“强迫性重复效应”,这大致表现为:人们由于无法接纳自己某方面不足,而陷入行为重复或情绪重复的死循环。
举个栗子,我先跳出来承认,我一直觉得自己腿粗。后来逐渐意识到自己见到陌生人时,会不自觉的先从对方的腿打量,然后再观察全貌。
因为在某方面欠缺,于是我们在面对他人时会比较关注自己欠缺的这方面。
所以我们可以放宽心的一点是,那些总是把“没有教养”挂在嘴边、口吐诳语的人可能自己本身的教养也有些匮乏。
4. 有教养与表达愤怒并不矛盾。
是否表达自己愤怒的情绪与这个人是否有教养没有实质性联系。
人作为能够支配自己身体的主观体验者,情绪表达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属性。
我们对自己的情绪拥有着绝对的掌控权,表达愤怒是我们对情绪的自由表达。而教养有无则是我们对礼仪的敬畏与遵从。
当然,有教养与表达愤怒并不矛盾的前提是,表达愤怒的言语或行为并不构成对他人权益的侵犯。
做人做事把握分寸,才不会受到他人的诟病。
后来再遇见那位凶悍的阿伯时,是在小区的快递柜,他没认出我,我倒记得他。
他取件码一时没找到,眉头紧皱着向刚取完快递的我求助。帮他找到后,他点点头表示客套。
“不客气,我就是想告诉您,我住您家楼上。”我挤出一个完美的微笑,迈着最欢脱的脚步,大步流星的走了。
手动狗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