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及时回信息

作者: 岚升 | 来源:发表于2019-04-13 23:47 被阅读12次
    信息铺天盖地

    网络聊天工具带给人们许多的便利,从E-MAIL到QQ,到MSN到微信。

    这种交流方式的便利性,快速地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从飞鸽传书,到邮政通信,到电报电话,到移动电话,信息的快速传递性,让人们少却了太多的等待之苦。

    微信的诞生,使得之前所有通讯工具所受到的制约性几乎降至为零。每一个人每时每刻都象是坐在同一个透明公开的办公场所里,头顶还装有360度的监控。

    我在不在线,忙不忙碌,疲不疲惫,犹不犹豫,都变得谨小慎微,如履薄冰。

    甚至说,如果我不精通于这些电子通讯软件的功能,简直都不知道如何在这样的移动环境里作一个自由表达、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在该努力工作的时候努力工作,该享受生活的时候享受生活,想表达的时候可以畅所欲言,想偷懒时可以等一等。

    总是有一群善于挖掘行为与心理之间必然联系的人,不断地解剖着你网络表现背后的原因,并且公之于众。这样的分析令人讨厌,令人不得不注意,不得不因此而衍生出新的生存与处事模式。

    比如说,微信上有人给你发来一个信息,回不回?现在、立刻、马上回,还是等一等?看似简单的回复背后,实则是隐藏着强大的人性。说白了,是需要有一个得体的回复,和可以调头的后路。

    比如说,有人发来信息,问你在不在?很多人其实非常不喜欢这样的问句,曾经在网上有个段子说,你不说你找我有啥事,我怎么决定在不在?

    这其实突现了社交中强大的人性探究,互联网下的社交也是社交,凡是社交都是与人打交道,与人打交道的事情都涉及到人性,而人性必然涉及优点和软肋。

    窗与窗帘,是安全与否之间的平衡

    在不安全的社交环境中,人遇到外来信息的第一反应,是保证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至少是不损害自身利益。那么,如何来保证,这其中就有权衡。这与实际生活中的交往不一样,不能察言不能观色,如何判断对方的目的,大概最为安全的做法就是等一等了。

    等一等的表现,就是看见信息,暂时不回复。

    这就象是著中的阴影理论,我在暗处,你在明处,知己知彼,先出手的无影中处于被动地位。说话少的和隐藏自身的,有进退的自由,有更多选择的可能性。

    可以有更多的选择,意味着更大的安全感,而对于安全感的需求,是人类的本能。

    这句话翻译过来,直白的表达就是,你没有给我足够的安全感,我还不有对你畅所欲言。在这样的心理背景之下,延迟或者不回复,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

    人类文明的进程与发展,就是这样一直夹杂着探索与防卫,又想往前冲,又瞻前顾后。就象是本来居住在原始森林里,安全感的需要,建了一座房。关上门之后觉得太封闭,又开了一扇窗。开窗后怕被偷窥,再加装窗帘。

    薄窗帘怕隐藏性不好,加厚的又嫌不透光。于是,厚帘加纱帘,一会打开,一会拉上。无非,就是想要我能看到全世界,最好全世界在我不愿意的时候看不到我这样的内在需求。

    所有需求的核心,还是安全感

    微信,就是网络社交打开的那扇门,对整个世界敞开着。而能够隐藏自己的看到却不回复的功能,就是关上的那扇窗。什么时候回,什么时候现身,在哪个地方,就是那厚帘与纱帘,在开开合合间,找到自己最为舒服的存在感。

    有人就有社交,有社交的地方就有人,有人就有人性,有人性就会有弱点,了解如此,就会明白,不回信息或者是不及时地回信息,只是没有确定好回复的安全感,如此而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什么不及时回信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zydw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