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9007030/e12a95a99fecc014.jpg)
我的老家在北方小村大张淡,那里冬天天寒地冻,日短夜长,到了晚上天气会变得更冷。每当冬天来临前,村里的乡亲们除了要储备过冬的粮食、白菜等生活用品,还要把屋子前后的窗户用塑料布封起来,门外再挂上个用棉被做的保温帘子。
![](https://img.haomeiwen.com/i9007030/c2d2c6e2e9cf542e.jpg)
在这漫长的冬夜里,其实更值得一提的是家家户户都有的大土炕。如果没有这每天都烧的暖暖的大土炕,真不知道村里的乡亲们怎么度过那么些的寒冷的夜晚。在我小时候生活的农村时代,大土炕在中国北方是家家都有的标配,老婆、孩子、热炕头就是北方汉子们最幸福的生活。从我有记忆开始就和我奶奶住在我家西屋的土炕上。在土炕上可以玩游戏、吃饭、睡觉、写作业、会客等等,小时候的很多记忆都与老家的大土炕有关。
![](https://img.haomeiwen.com/i9007030/6cb9e09752f9c96b.jpg)
北方农村家家生活在农家院里,一般以五间北屋为主要房屋,门口靠近临街的位置,人口多的又有西屋和东屋也作为起居室。我家的大土炕在院子的三间大西屋里,西屋是我们家住的更久的房子,据说我父母结婚时就住在西屋的里间。土炕在西屋的南侧,占据半间房子,由用泥土做的土砖砌成。我记得当时我老家土话叫"绩",用泥土和草搅拌成型后晒干而成,也是当时农村建房垒墙最常用的建筑材料,但现在已经被砖代替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9007030/0da97bc3acfab416.jpg)
大土炕上面铺上一层柴草,再铺上席子和被褥就是晚上睡觉的地方了。土炕一般面积很大,五六个人在这里休息也不会挤。平时我和奶奶两个人就靠着灶头的位置睡觉,豆油灯放在灶头上的土台子上,土话叫沙拉子,这样点灯吹灯的时候用着方便些。远离灶头的远侧炕上,堆着装粮食的麻袋及不穿的衣服等等,上面集了一层灰。土炕内部是空的,做饭时烧柴产生的烟雾要经过土炕,才从土炕后上方的烟囱排出去。土炕靠内侧是烧饭的灶头,也是用同样的建筑材料建成。上面一个大生铁锅镶嵌在灶上。铁锅周围是灶台,灶台和铁锅下面是烧火的空间,后面有洞与大土炕内部相连。做饭烧火燃烧时的热量,会直接把土炕烧热,而烟雾弥漫通过整个土炕后,再从后面的烟筒排出,通向房顶上的烟囱里,热量留住后,炊烟袅袅飘荡的屋子和村庄的上空。做饭后就靠灶里的余热持续地给土炕供暖。
![](https://img.haomeiwen.com/i9007030/a6d8046c0735425f.jpg)
灶头的门洞是往灶里面放柴烧火做饭的入口,门洞前往往堆积着一堆柴禾,尤其是阴雨天堆的更多,烧饭需要干柴,潮湿的话就不容易点火燃烧,只产生呛人的烟雾。土灶右侧靠墙位置,有一个长方形空间用于放置风箱。风箱里有用木棍做的机关,单向阀门设计,拉出来推进去风箱把手就产生风吹进灶里,产生供燃烧柴禾用的氧气。风箱拉起来呱嗒呱嗒响,这是当时农家最常听到的声音,每到黄昏时分,这种声音就会从家家户户传出,弥漫在村子的上空,伴随着炊烟在空气中飘荡,构成农家生活的交响乐。锅台靠墙上面就是叫沙拉子的土台子,晚上吃饭时往往天黑了,村子里没有电灯,就在这个沙拉子上点上豆油灯。那时炒菜舍不得放豆油,要省下一些晚上点灯,直到豆油灯被煤油灯取代,我们土话说换成了洋油灯。
![](https://img.haomeiwen.com/i9007030/cb2f5b911b89f4d3.jpg)
早上和晚上我们一家六口人就围着这个锅台吃饭。那时候父母每天到生产队集体统一参加劳动,我奶奶就负责在家里做饭。每天的饭食,玉米黏渚(一种粥)是必备的,早饭和晚饭都有,有时候改善生活,就炒些白菜一起放到玉米黏渚里,再一起盛到大白瓷碗里吃。后来生活条件好了,有时候还会加些猪肉粉条,是当时难忘的美味佳肴。遇到蒸窝窝头占用灶头的时候,炒菜或烧水会在别的地方临时用三块砖头支起一小铁锅应急。但有时候也会直接在灶头的铁锅里,炖上一锅大白菜或新鲜的地瓜全家人吃。
![](https://img.haomeiwen.com/i9007030/cd1b548b98493645.jpg)
记得那时候来了客人也是一样围着灶台在这里一起吃饭。吃的时候大人坐在土炕上或者凳子上,小孩子往往站着或蹲着,全部围上来不是板凳不够就是灶台周围空间不够。晚上天黑下来,屋子里比外面更黑暗,只有靠灶头沙拉子上的豆油灯摇曳着单根火苗发出光亮。在昏黄的灯光映照下,锅里的粥饭弥漫着雾气腾腾的蒸汽。一大堆人围着锅灶,用农家的方式礼貌地推推让让,边吃边聊,其乐融融地享受农家生活带来的独特乐趣。
![](https://img.haomeiwen.com/i9007030/efd34f8e4d44fd5b.jpg)
漫长的夜晚过去,天刚微微亮,早起上学的孩子们,要离开睡了一夜,好不容易睡的热乎乎的被窝,起床再次穿上已经冻得冰凉的衣服。这时候对每个孩子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考验,要经历反复的思想斗争。每天早晨天不亮,奶奶就会早起,把灶里的火引着,拿着我棉裤腿和棉袄袖子支起在灶头上烤火,等稍稍有了温度后再穿。穿的时候要很麻利,不然棉裤棉袄很快就凉了。每天三餐都在灶里烧火做饭,土炕往往被烧的很暖和,在上面睡觉很舒服。就是土炕用的太久后,有些老鼠会在土炕上挖出些洞出来,做饭时这些洞也会冒出浓烈的烟雾,在屋子里很是呛人。当时村子里家家户户每天都烧的土炕,时间长了后,土炕里面被呛的黑黑的。拆掉土炕,这些建筑材料又变成种庄稼用的、优质的农家土肥料。
![](https://img.haomeiwen.com/i9007030/d03743d5d81b1bc5.jpg)
北方大土炕,伴随温暖了一代又一代的农家人。多少个寒冷冬夜,我们在土炕上听着故事入眠;多少童年幸福时光,都与土炕密不可分。大土炕暖人、暖心,带着浓浓的家乡味道,浓烈、芬芳,一直飘荡在我们的记忆深处。当年北方生活过的农家子弟,谁都不会忘记曾经伴随长大的大土炕,不会忘记大土炕曾经给予的温暖!
![](https://img.haomeiwen.com/i9007030/54c419d56280069a.gif)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