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学者黄遵宪先生,在谈面对作文的看法时,曾如是说:“我手写我口。”我一直也认为一篇文章的所做,往往表现了作者的文采,思想和个性等。所以,我想我的作文大抵也是展现了我自己的生活状态和我自己的想法吧。
大学生活不经意,转眼又是一年了,花谢春红,时间真的太匆匆,我有好多好多感想和感叹。这次,面对着生活中的种种零碎,我想要谈谈我认为的“独立”问题。
进大学之前,许多人都会问我一个百无聊赖的问题“你会不会想家?”。听到这个问题时,我脑袋里根本就不会转动一下,脱口而出的就是:“不会!”
说实话,回顾我18年的时光,早初父母教会我咿呀学语,走路站立,还逐步培养我种种自理能力。因为打小就穷的缘故,我5岁就开始懂得要替家里分担家务,想着为妈妈洗衣服,学着怎样去煮饭,懂得要整理卧室打扫卫生……虽然,那时做得还不好,但也很让父母省心。
随着时间地推移,我慢慢长大。我觉得自己很幸福,自己是在一个有爱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我的父母,偶尔小小的拌嘴,却也是为这家里默默付出。他们像我的朋友一样,什么事也愿意跟我讲,跟我商量,他们也像知己,站在我的年龄阶段,我的立场为我解决一系列问题,让我抛弃烦恼。身边的亲戚朋友,兄弟姐妹都很友善,我们从不暗自嫉妒,也不自私自利。逢年过节,挨家串户,礼尚往来是我们最好的欢乐剂。
因为身边有这么些人的疼爱,我才不想让他们失望,对于什么事情,我都喜欢亲力亲为,励志把事情做好。所以,我才会说自己不会想家,自己能够适应大学生活,因为我向来就很独立,自己能够自律自己,自己也能够照顾好自己。
我很热爱我的大学生活,因为这是我高中时很拼命搏来的大学。我经常能够看到凌晨两点的夜色,我没有辜负父母,在父母所望之下奋力考进了大学!我从一个镇上中学奋斗到二本!我在所有亲朋好友不看好的情况下第一个第一次就考进了大学!我的大学生活,不应该在每天抱怨课程作业太多,不应该在每天沉迷于电影电视剧,不应该在每天都陷入与朋友的聊天之中虚无。
我为了处理部门里的文件,不能和她们去聚餐,她们说我不合群;我有自己的生物钟,早睡早起泡图书馆,有人说我是“好爱学习”;我有自己的原则,希望能把自己手里的事都做好,有人开始说我“完美主义”;我希望大学时光能够丰富多彩,我喜欢锻炼自己,我喜欢尝试各种活动,我喜欢忙起来的感觉,这样是很充实的。可就是这些,又被人说为“爱表现”。
说实话,我所认为的大学生都应该是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样子。在来到大学后,我发现好多人都不是这样!颓废,抱怨,躺尸。人人开始构筑起防线,每个人在朝夕相处后变得形单影只。我开始反思自己的“独立”,自己的独立反而不让自己变强,却让自己害怕起自己来。我发现自己成为了一个人,身边的伙伴越来越少,朝夕相处室友也开始与我对冲。我学着反省自己,是我自身有问题吗?是我不合群吗?是我的性格不好吗?是我的独立让我变得孤独了吗?毕竟“大学就是半个社会”,得学着去融入集体呀。于是,我又试着去改变自己。
但,我发现,我常常为着踩点的分钟加步快走,即使在前面呼朋催促就快要上课了,往往也没得到一点答复,她们总是慢慢悠悠不慌不忙。而我,是个急性子,我要求的是做好自己,准时!能让自己感到舒适,也是对老师的尊重。一个小的地方,我看出,原来,不是我不合群,而是态度不同。
初高中,我身边有无数的朋友,我们常常下课手挽手,相互等待从不抱怨,相互损友而不计较,相互协助却不嫉妒,为着自己的目标竭尽所能地冲刺。大家都是如此的激情昂扬,充满活力,诠释着“青春可争”。
虽是一个人,我能在部门的工作中做到出奇的高效;虽是一个人,我却能够好好地待读书馆翻看一切喜欢的书籍;虽是一个人,我却能一直保持年级前30%;虽是一个人,我却能拿下我想要获得的证书。是的,我的孤独让我回首以往,今天多学习了一点,今天又多完成了一件事,今天又多开心了一点,是满满的充实与快乐。
我的独立,到底是使我变孤独还是使我变强?我相信当我朝气蓬勃地毕业,我的经历会回报我满意的人生。

我是个充满朝气的大学在读生,喜欢发自己的小感想,喜欢请关注我 欢迎大家私信我你的小感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