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19/2/14)下来了考研的成绩,最晚脑子也一直乱乱的,一个是三个小时的美学直播课,听得自己很混乱,还有就是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第十场的收官之战,最后北大博士生陈更胜出。
以及接下来要面临的考试和生活的挑战,让自己有点迷失,生活中有很多很多需要我们去学习,而我是一个给自己无限施压,却不会解压和释放自己内心压力的人。
英国谚语讲,只学习不玩耍,聪明的孩子也变傻。
不管是陈更还是别人,之所以能胜出,靠的除了实力之外,更是一份自知和节制,我呢,很容易贪多,想什么都去学,到今天为止,考研虽说准备了一个月,之所以泡汤和落榜早在意料之中,但还是不免失落,因为归根到底还是在于自己分不清轻重缓急,不知道如何进退,没有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读书会也是如此,之所以一塌糊涂都在于自己用心分散,用心不专一,广泛撒网,实际上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或者太贪,要的东西太多,以至于丢了西瓜捡了芝麻,这件事情,不论在工作还是学习当中都是如此。
计划一直有,合理否,目标也一直有,可否是短期或者长期可以达成的,撞了南墙你是否认真总结、精心施策、稳步实施呢。
昨晚一晚上没睡好,想的是来年政治70-80,保守70,英语75,保守60,写作120-130,保守120,中国文学史140,保守135。目标定了,就该如何施策,除了每天早晨六点起床背单词,看文学作品,三月份四月份还需要准备自考本科和省考,如何平均分配,如何做到不混乱。
要懂得拒绝,要懂得节制,要懂得自居追求什么,看了陈更的一篇文章,从小就养成了一个习惯,今日事今日毕,所以现在的成名和夺冠,均是日积月累的结果和回报。
习惯所养成的是最可贵的,虽经年累月,依然不改其志其心,一个良好的习惯会伴随自己及家庭走的更为和谐和安定。
大家经常讲教育问题的时候,说身教重于言传,什么是身教,什么是言传,我觉得都重要,但是,行为习惯的养成更为重要的是身教,一个父母亲如果是研究生是博士,那么在言传方面是不是更好呢,一个寻常百姓家的孩子,是不是父母亲的身教,让他更质朴,更有执行力,更亲力亲为,做在前说在后呢。
一个清晰的人生规划,会让我们走的更坚定,而一个模糊的定位,会让自己走走听听,总在思考我是不是走错了呢,我是不是应该那样走呢,这样我们相对于同龄人和同一个起跑线的人来说,我们会慢很多。
我的父母小时候经常讲“不怕慢,就怕站,一步慢步步慢”,从小到大的学校教育也确实印证了这一点,自己是一个慢性子的人,顿悟和理解总是比别人慢一拍,还记得大学经常请教学长,性格的缺陷能否弥补呢,现在我有了自己的答案,我觉得可以,而且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大学很多次的经验和事实证明,天道酬勤。
不过这几年网络的冲击和自制力的下降,让自己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比来比去一般高,本来很质朴的一个道理,有些时候的小聪明让自己坠入了万丈深渊,到了如今的年龄,真的感觉到了一个不入地狱即不上天堂的命运。因此需要改变了,而且是持久的改变,远离手机,远离无益的社交,把更多的时间交给读书写字,做一些让自己有真正意义成长的事情,别让自己成了老舍笔下的《骆驼祥子》。
去枝蔓,立主脑,不蔓不枝,亭亭玉立。
书写于2019/2/15/10:49家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