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窗听雨间

作者: 拾荒旅者 | 来源:发表于2023-04-21 21:08 被阅读0次

不知不觉,雨季悄然而至。近几日连续下雨,适逢周末,也无处可去,正好坐在飘窗一角,凭窗而望,听着雨,看看闲书。

忽然想到,在中国的文化中,听雨本来是一件极雅的事。我本俗人一个,今日怎么也倾心听这雨声?是不是有附庸风雅之嫌?想到这里,不由觉得哑然失笑,莫非是自己闲来无聊么?倒也不是,还是自己心绪的平静使然吧。

翻书翻到元代诗人虞集的一首怀乡诗《听雨》:

屏风围坐鬓毵毵,

绛蜡摇光照暮酣。

京国多年情尽改,

忽听春雨忆江南。

一时觉得这首诗与此景此情及我当下的心境竟如此贴合:"几扇屏风,将双鬓斑白的我围在中间。红烛发出摇曳的光,照着我在夜色中酣睡。在京城为官多年,我的性情已经改变得差不多了,这时忽然听到春雨绵绵的声音,又重新勾起对江南的思念之情。"是的,这样的季节总让我不免想起家乡的松林和老屋。老屋早已拆除,已经多年未曾回乡的我,他日回到故乡,也不知还能否见到那片松林。

虞集是江西临川人,算来是我的半个老乡。他生于宋末,在元朝为官,是元朝中期最负盛名的诗人。与揭傒斯、范梈、杨载齐名,并称“元诗四大家”。他从30岁那年开始在元大都做官,到60岁才告老还乡。

写下这首诗的虞集已经人到中年。人到中年,生活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可与人言仅二三。此时总是会生出许多无奈。此时听雨,情感比任何人生阶段的感受都要来得复杂。有的仕途失意,有的平步青云,有的怀才不遇,有的穷途末路…,这样的年纪体味了人间艰难,经历了人世间的沧桑,也才会有“忽听春雨忆江南”的心境,故园东望,路却漫漫。

“忽听春雨忆江南”,是无数人心目中的思乡心声。屋外飘着细雨,屋里几扇屏风,红烛摇曳,坐在其中,便不免回忆梳理自己的半生岁月。很多未想通的事情,很多看不懂的疑问,总在一刹那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常年在外的生活,人情世故的江湖,逐渐老去的年华,自然而然重新勾起对故园的深深思念之情。有人说:乡愁是一个符号,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符号慢慢从朦胧变得清晰。

说到听雨,便不免想起另一首脍炙人口的听雨词,它便是宋朝蒋捷的《虞美人》:

少年听雨歌楼上,

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

江阔云低,

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

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

一任阶前,

点滴到天明。

蒋捷用听雨这件事来概括自己的一生。从少年、壮年一直到老年,人生的每一个不同的阶段,听雨都会有不一样的心情。在这首词里,听雨被赋予了一种新的感情和涵义。当你完整地读完这首词时会发现:原来人之一生,便如这雨一般,悲欢离合总无情,除了生死,其它不过小事。

而在我看来,在这样的雨天,独坐窗前听雨滴飘落,那淅淅沥沥的节奏,竟然能使心境归于一种难得的物我两忘的平静和愉悦。偷得浮生半日闲,和着雨声,翻看闲书,偶尔抿上一口清香扑鼻的明前绿茶,徐徐咽下,回味中,便觉岁月悠然,过往不觉。

相关文章

  • 凭窗听雨

    雨,好像发疯了一样,带着雷鸣电闪,砸下来。顿时,过往和未来,都湿漉漉的了。 孑立于十七楼的窗前,眺望远方。噢,雨幕...

  • 凭窗听雨

    窗外大雨倾盆 一扫多日躁闷 顿觉心中舒畅 更愿静心做事 回想多日以来 每每太阳高照 似火如荼难忍 更想地里农民 几...

  • 凭窗听雨

    楼上楼高天覆雨, 流光星碎落仙城。 此间夏夜宜春夜, 闲看南风吹北风。

  • 凭窗听雨

    我在原地等你

  • 凭窗听雨

    风 吹生了小草的鲜活 展现出妙曼的舞姿 舞出了春天的盎然 雨 打开了花儿的心扉 释放出醉人的清香 带来了春天的气息...

  • 【七绝】无题

    吹云望月凭心旷,听雨惊窗任水流。 料得人人愁似我,花间共醉解千忧。

  • 春夜喜雨

    昨夜急雨拍窗惊梦, 凭添一丝清冷。 裹衣侧卧听雨, ...

  • 喜欢凭窗听雨的寂

    三行诗 雨 一粒雨珠落在脸颊上 我惊慌的用手背拂拭干净 像拂拭一滴泪 下雨的时候 星星和月亮都找不见了 你也找不见...

  • 凭窗远眺 卧栏听雨 风 雨 交融 是雨的多情还是风的温柔 轻轻推窗 微风轻拂 雨丝入怀 发丝纷飞 ...

  • 秋伤

    雨冷风夜寒, 叶落残霜染。 凭窗听萧瑟, 大雁飞南边。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凭窗听雨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aljj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