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从学校回南京,匆匆忙忙要赶一趟即将发车的火车。
恰逢国庆人流高峰,入口处的人排起了长龙。
正绝望打算改签之际,却看见工作人员开了旁边的门,给一个女生特殊放行。
我以为像我这样还有3分钟就发车的情况,应该也能放行。没想到却被拒绝了,没有一点余地。
顿时心里觉得委屈,拎着厚重的行李,看着工作人员冷脸不言不语的模样,顿时气打一处来,没好气地反问了一句,“她可以,我为什么就不可以。”
后来就大脑空白,准备走人。
没想到被一个大叔叫住,说,“姑娘,你从这里翻过去,刚刚就有人从这里翻过去的。”
说完他还走了过来,帮我把行李箱递了过去。
那个地方离验票的地方很近,在说了无数“对不起借过”后,在火车晚点5分钟的情况下,我踩点登上了车。
可就在我拖着行李朝火车走的时候,我心里却无比难受。
我懊恼地拍了拍嘴,当时我真没必要以那种态度说那句话的。
工作人员不让我过去,不为我开特例,那是理所应当,那是职责所在。而且国庆火车站人流量这么大,他们要接待这么多人也不容易。没赶上火车也是自己性格拖拉,怪不上别人。
现在想想,那时工作人员的眼神应该不是冰冷的,而是深深的疲惫。
后来我在读《人性的弱点》的时候,我发现,卡耐基对我的这种情绪做了一个极为贴切的评价与剖析。
他说:
我们无论是谁,在家里、学校或者工作中,都有可能经历过精神上受到压抑的情形。
当事情进展不顺利时,我们就往往忍不住责怪别人,我们或许认为,找别人的错,能使我们对自己所处的状况觉得好受点儿。
但也可能是这么想的:我不好过,你也别想好过。
我的内心不禁感叹,不愧是“20世纪最伟大的心灵导师。”把人看得透透的。
他还说,当我们遇到灾难或者烦心的事情,倘若我们学会了“管住自己的舌头”,那么,我们也许就能避免说出许多具有破坏性的话。
这不禁让我想起一个知名的大学教授。他不但以显赫的学术成就享誉社会,他的修养与待人接物的技巧,更是广受好评。
就有朋友前去请教他,“教授,你为什么能把人际关系处理得那么好?你难道真的不会生别人的气吗?”
教授笑了笑,说,“会啊!但我有一个习惯,那就是盛怒之时,绝对不会开口讲超过三句话!”
朋友就问了,“这有什么关系吗?”
教授继续笑着回答,“当有!因为一个人生气时,往往会失去理智,意气用事,讲出来的都是‘气话’,甚至是‘错话’,‘脏话’....到时候难免坏事!所以,为了不让怒气坏了正事,再生气的时候,我宁可克制自己少说话。”
为了一时的口舌之快,而对父母恶语相对,对朋友尖酸刻薄,对陌生人冷言冷语,实在不是明智之举。
可这样想想,以前管不住嘴巴的我,可真是犯了不少禁忌。
曾经我也为爸妈没达到我无礼的要求,而胡闹大哭,他们失望伤心的眼神,我现在还记得。
曾经也因为莫名的嫉妒,而对最好的朋友发难,最后她一个月没理我。现在我还记得那种连空气都是冰冷的感觉。幸好,最后她原谅了我。
有句久经时间考验的名言:“如果你没什么好话可说,那就什么也别说。”
这实在是我们一天中该说些什么话的座右铭。
其实什么也不说,少言少语的人,并不是我们理解的无趣之人。而在许多社交场所,那些最受欢迎的人,往往很少说话。
吴宗宪曾评价蔡康永受欢迎最大的原因,是作为访谈类主持人,他懂得在适当的时候倾听、留白。
而蔡康永听到后很感动,大呼:吴宗宪懂我。
与其滔滔不绝,不如沉默是金;与其用语言贬低伤害他人,不如用理解和同情去倾听别人;与其痛苦地生活,不如闭上嘴,用心来聆听这个世界。
最后,拿卡耐基的一句话送给大家:
不愉快的时刻迟早会过去,如果我们的舌头没有闯祸,就不会留下需要医治的创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