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奇货可居”的故事
在人生道路上,在花花世界里,你是否看清:
不是一切失去都意味着缺憾,不是一切得到都意味着圆满。
《史记.吕不韦列传》记载,吕不韦到赵国都城邯郸去做生意时,遇见了在那里做人质的秦国公子异人(嬴政之父)。
当吕不韦第一次见到异人的时候便有了
异人是“奇货”也可以“买”
这样荒唐大胆的想法。
回家后,吕不韦就问父亲:“农民种地,一年能得几倍的收益?”
父亲回答说:“可得十倍的利益。”吕不韦继续问道:“贩卖珠宝能得几倍的利益?”父亲回答说:“可得几十倍的利益。”
吕不韦又问:“要是拥立一个国君,能得几倍利益?”父亲回答说:“那就无法算得清楚了。”于是吕不韦便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父亲,父亲十分赞成。
异人是秦昭襄王的孙子、太子安国君的儿子。安国君十分宠爱华阳夫人,而讨厌异人的母亲夏姬,因此异人被送到赵国当人质。吕不韦告诉异人,愿意帮助他登上国君之位。异人听了吕不韦的话非常高兴,表示自己一旦成为国君,就把秦国的一半土地封给他。
交易达成后,吕不韦便带着大量财宝去秦国,托人向华阳夫人献上厚礼并面见了华阳夫人。因为华阳夫人没有儿子,在吕不韦的游说下,她愿意把异人认作自己的儿子,改名子楚。秦昭襄王五十年(公元前257年),吕不韦带着子楚回到秦国。
秦昭襄王死后,安国君继承王位,子楚被立为太子,很块就接替了王位,即秦庄襄王。他兑现了此前“分秦国与君共之”的承诺,任命吕不韦为丞相,封为文信侯,以河南洛阳十万户作为他的食邑。
吕不韦买下的“奇货”,经过囤积,终于换来了无可估量的回报。
所以,不要为失去的追悔伤心,也许失去意味着圆满。
吕不韦正是如此,敢于拼搏,倾其家产支持异人,助异人上位,终使他横空出世,一举成为了历史上的一个传奇。
不过有个人这么说过
有些人因为贪婪,想得到更多的东西,却把现在所有的都失去了。——伊索
关于吕不韦的晚年,祸乱宫闱
秦始皇嬴政的生母赵太后原是吕不韦的宠妾,为钓取奇货,进献给异人,所以在庄襄王死后,赵太后经常与吕不韦私通,但是随着嬴政越来越大,吕不韦唯恐事情暴露,为了解决这件事,找来了名叫嫪毐的这个人来接替他(???,我完全不能理解吕不韦的脑回路啊,这不还是找死吗?)
嫪毐和赵太后时常私通,最后竟然还生了两个儿子,不过纸始终包不住火,嬴政得知这个消息后大怒,诛杀嫪毐三族,流放吕不韦和赵太后。
最后吕不韦害怕嬴政会日后报复,便自行饮鸠自尽。
不要为失去的追悔伤心,也许失去意味着更好的得到,
只要你选择的是纯洁又美好的理想;不要为得到的而沾沾自喜,也许得到代表着你失去了更多,如果你选择的是虚荣而又自私的目标。
正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生活对人是平等的,在你得到美貌的同时,你也许会失去与之成正比的智慧;在你得到快乐的同时,痛苦也许正在虎视眈眈地盯着你。
对此,泰戈尔说:“如果你因失去太阳而流泪,那你也会失去群星了。”
泰翁用看似平常、实则深刻的哲理名言帮我们架通了一座桥——一座将失望化为幸福、痛苦化为快乐的桥。
最后,吕不韦的结局虽然凄惨,不过吕不韦成功的故事却值得我们借鉴,它启示我们,无论是追求学业还是成就事业,都要有一种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一种先问耕耘、再问收获的无悔付出,一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绝与果敢......
添加时间为12月2日星期三午间
有所取必有所舍,有所禁必有所宽。——苏轼
《三国演义》中的一些原文
操在兖州,招贤纳士。有叔侄二人来投操:乃颍川颍阴人,姓荀,名彧单,字文若,荀绲之子也;旧事袁绍,今弃绍投操;操与语大悦,
曰:“此吾之子房(张良)也!”
以吾观之,不当比此二人;我欲另以二人出之.”云长问:“那二人?”徽曰:
“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也.”
关于张良的故事,功成身退
梅花甘于寂寞,妩媚脱俗,淡泊名利,无私奉献。
刘邦称帝后,对群臣论功行赏,刘邦令张良自择齐国三万户为食邑,张良对却很推辞,因为他早已看到汉朝政权日益巩固,自己当年为韩(张良曾为韩国贵族)灭秦的夙愿已经实现,而自己也“封万户、位列侯”;加上自己体弱多疾,又目睹彭越、韩信等有功之臣的悲惨结局,联想到范蠡、文种功成后的或逃或死,深悟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的哲理,于是张良对刘邦说:“我和陛下您初见是在留,把我封在留就可以了。”刘邦同意了,故封张良为留侯。张良以后便摒弃人间万事,崇信黄老之学,专心修道。
梅花甘于寂寞,妩媚脱俗,淡泊名利,无私奉献。
不因没有彩蝶缠绕而失落,亦不为没有蜜蜂追随而沮丧,更不似那癫狂柳絮随风舞,也不学那轻薄桃花逐水流。
张良访得风景宜人的黄袍山隐居下来,修建了“良山道观”,在道观不远处创办了“伐桂书院”,以教授当地孩子文化。
伐桂书院遗址位于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黄袍山大埚山谷中,伐桂书院古石碑仍存。黄袍山后入为了纪念张良,为其修建了圯桥和石墓。
求则得之,舍则失之,只有打碎鸡蛋才能做成蛋糕。
得与失,在我们心中只有一线之隔,我们意以为得,就是得意;意以为失,就是失意。所以颜回居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也能得意在其中;秦王统一六国,兼并天下,也能失意在其间。
张良功成身退是一种非常高明的处世之道。须知,得失在一念之间。大道自然,张良正是顺应了“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