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伟娟坚持分享2276天。一天进步一点点,读书318(2023.11.28星期二)
抑郁的门槛高,它是对智力和心智要求极高的疾病。
过去比较经典的看法是抑郁和创伤有关;现在的时代背景下,抑郁和剥夺有关。
量表结果不能作为诊断依据,只能做诊断参考。真正的诊断还要靠:1.一些生物性的测验(比如脑电波)2.咨询师的会谈经验,3.家庭背景资料的收集——过往病史等等。最后的诊断结果是有经验的主任医师根据会谈、量表结果、生物性测验结果,最后给出一个综合性的评估。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会固着在自己的经验背景里边,不能立体地展开对患者的理解。
目前有的抑郁患者可能是陷入思维困境了。思维的困境—体现出来的是适应障碍(我没想明白这事的意义,我为啥要做呢?)—表现是不合作,不沟通—被逼急了就会出现极端化表现“抑郁”—被视为心理问题—开药,共情(但解决不了思维困境)。
思维的困境的表现:
1.信任危机:
来访者信不信任你。它针对的有以下几方面:
(1)整个文化的(过去我们相信文化,是因为我们都在一种集体背景里。温良恭俭让,儒家要求;急流勇退,知天命,天人合一,道家的要求;凡事想开,不执着,佛的要求。儒释道文化背景,是集体的文化内涵。但现在,这这种集体的文化背景变得特别矛盾——我们一边要求急流勇退,一边又接受西方的精英主义,所以,文化背景是破碎的、冲突的。文化间的冲突给现在孩子内心扰乱了,它可能也变成了两代人之间的冲突。60.70.80后骨子里还有儒释道的东西,但85.90.00后无论是教育,还是经济的快速发展,还是那些成果,实际上很多是西化的。这种文化间的巨大冲突让人无所适从。他到底是应该佛系还是应该精英?就变得特别矛盾。所以,有的在教室无所事事,有的超级卷,一分钟都不敢休息。所以,文化变成了多元的。从多元的文化看似给了我们每个人自由,但同时又让我们失去了各自的文化的靠山。得到的是脚底下没东西的无力感);
政治背景(国家是极其神圣的,是我们的靠山。政府的努力和某些官员的腐败轮番上演,GJ概念模糊;
家庭的(两代人之间的差距太大了七零,八零,九零后活在结构上——稳定的固定的路线,零零后,一零后活在解构上,没有固定的路径,大环境还没有为接受解构做好充分准备;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之间的巨大的冲突。
学校的(教育的整个方式依然是以教师为中心,而非以学生需要为核心。而且侧重于教知识而非教人文。教育的本质是,启发人解决问题,没有了人文支撑,知识有什么用呢?教育在解决考试问题,而非人的需要的问题)
对自己(很少人敢坚信自己是对的,尤其在别人都认为你错了的时候。)
2.人生意义问题
恰恰是因为他不知道自己干什么他才沉迷于手机里。先迷茫后打游戏而不是先打游戏后迷茫,很多家长都因果颠倒了。现在的年轻人能看清楚他以后的人生路径吗?每个时代吃的苦不同,以前人吃的是物质的苦,各安天命,现在人吃的是精神的苦。人生路径被解构了。SX无用又无乐趣,怎么能走进去呢?
3.反向喂养问题
收银员被替代了,人工智能快速发展,有可能代替很多人工。人工智能的核心是理性的,而人类呢,无论表面表现出来的再理性,它真正的服务的核心目标实际上是情感,是感性的。所以,不管什么样的人,他都会以某种形式来呈现人性。如果人类在不停地被人工智能喂养,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事情。人工智能究其本质来说是反人性的。我们是机器的主人,但可能终有一天,我们会变成机器的牛马。一堆代码像一个奶瓶一样不停地喂养人们。人工智能代替了基础劳动,代替了艺术创作,代替了写作文,但是,对美的感知是AI永远比不上的。越刷短视频,越容易陷入低智的麻木的状态。纯粹的极端的理性是反人性的,是暴力的。有没有可能,人工智能为了一个极端理性的目标而做出了很多感性的表现。游戏里妖怪的求饶不是为情感目标服务的,你要对他有同情你就死定了。所以,不要陷入短视频里。因为“人是他吃的东西”。
所以,咨询师要扩大自己的思维深度和知识广度,这样才有可能让这些厌学的孩子能绕出思维局限,认识到我要让学校的教育资源为我所用,而不是在那里耗着“受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