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打卡记录(109)
问卷调查结束后,回看第二章作业,确实挺粗糙的。如果加入数据分析,就会很不一样了。根据问卷调查结果,简单做个分析。
一、性别和年龄
一共收到问卷147份,男性和女性比例比较接近,年龄范围比较大,从成人到退休人员,都有参与。46~55岁年龄段占比最高,可能和问卷调查的发布人群有关,也可能是这个年龄段的人参与度比较高,愿意填写问卷。
性别比例 年龄分布二、学历、职业、收入状况
大专以上学力占比72.79%;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人员占比最高,达47.62%,可能和45~55岁年龄段的参与度比较高有一定关系;收入水平状况的分布相对差距不大。
学历分布 职业状况分布 收入状况分布三、经常遇到又最需要解决的心理困扰
经常遇到的心理困扰,这是个多选项,由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很多人会遇到很多相似的困扰,所以数据结果很多项都比较接近。
最想解决的困扰问题,和上面经常遇到的困扰问题有相似之处。情绪管理排在第一位,说明情绪问题是大家比较关心的,也愿意去解决的。这对心理健康从业者是个提醒,民众普遍的需求,可以作为今后服务的方向。
经常遇到的困扰 最想解决的困扰四、获得心理健康知识的途径和排解心理困扰的方式
获得心理知识途径1、获得心理健康知识的方式,通过公号、微博、抖音、视频号等占比21.77;通过朋友聊天占比16.33%;通过影视、报刊占比12.93%;通过心理学学习占比29.94%;其他14.29%。
由此可见,相当一部分人会从各种媒体和朋友聊天中获得心理学知识,提醒心理服务行业的从业者们,做好媒体方面的科普宣传工作非常重要。
2、自己和周围的人遇到心理困扰,是否寻求过专业心理服务、怎样排解困扰
遇到心理困扰,70.07%的人不会寻求专业帮助或不清楚别人是否寻求专业帮助,29.93%的人寻求过专业帮助。
是否寻求专业帮助3、如果自己需要专业帮助,63.27%的人愿意选择线上或线下的心理咨询、医院心理门诊、心理学学习等方式,36.73%选择了其他途径。
专业帮助途径4、各种排解心理困扰的方式中,73.47%的人选择了自我调节、消化,占比很大;26.53%的人选择了找人倾诉、寻求专业帮助、适当宣泄等方式。
现实生活中,绝大部分人都有自我调节的能力,自我调节不良、以致出现心理问题的毕竟是少数。心理服务行业的重点应该放在为普通民众做好服务上,而不应只关注少部分人。
排解心理困扰方式五、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和对心理服务行业的了解认识
1、对心理健康的关注情况
87.08%关注或非常关注;12.92%偶尔关注或不关注。数据表明,绝大多数人目前对心理健康问题是关注的,特别是今年受到疫情影响,离婚率很高,厌学或轻生的学生各地都有报道,一定程度上促使人们转而关注开始关注自己或家人的心理健康问题,这应该是一种疫情触发的进步。
关注情况分布2、对心理健康行业的了解
不了解或不想了解34.01%;愿意了解但不知道怎样了解24.49%;了解一点36.05%。
由数据结果来看,很多人不了解,很多人愿意了解但无途径,心理行业健康从业者对普通民众开展心理健康科普和宣传教育很有必要。
对心理行业了解状况3、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
认为心理健康重要、需要适合自己的服务的占比71.48%;有需求但了解不多的占比35.37%;认为有心理疾病的人才需要心理服务的占比14.29%。
普通民众对心理健康问题了解不够,以致有些人认为只有心理疾病的人才需要服务。其实不完全是这样,普通人也需要心理服务,比如孩子厌学问题、青春期叛逆、父母与子女关系出现问题、夫妻关系问题、情绪管理等等方面,也都可以从心理层面获得或找到一定的方式方法促进问题的解决或改善。这方面确实需要提高民众的认识。
4、影响人们接受心理服务的原因
这是个多选项,占比较高的几项说明选择的人也较多。
A、担心费用较高占比51.7%,不得不说,这确实也是个问题。目前各地、各机构、各人收费标准难以统一,低的几十、一两百块钱,中等的500~800不等,高的1、2千的也存在。相对来说,经验丰富、从业时间长的咨询师收费都不会太低,这是普遍现象。这和心理服务行业的特点、现状有关,和咨询师多年来投入的大量时间、金钱和精力有关。但普通民众并不了解这些,仅仅看到收费高。不得不说这是一对矛盾,一时半会难以打破,最好的办法就是及早学习了解一些心理健康知识,预防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不必等到心理问题严重时才去花大钱解决。
B、担心隐私得不到保护占比46.26%;不了解行业占比33.33%,这两项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因为不了解,所以才会担心,破解之道就是让民众多一些了解。
C、怕被歧视、“另眼相看”占比30.61%,数值也算不低了。目前的现状确实是这样,有些人觉得心理出现问题是丢人的、羞耻的,不能、不愿让别人知道,有“病耻感”,以致于拖延、忽视、不在乎、不作为,不主动寻求帮助,使问题变得严重而不得不去解决、处理。这和民众的偏见、误解、不了解有一定关系,科普宣传工作方面也可能存在欠缺和不到位。
影响原因5、服务费用和服务时间
A、这是个多选项。64.63%选择100~300元/小时;40.82%选择其他,可以理解为不愿意付费或者是接受更低的收费;8.84%能接受300元/小时以上的收费,占比较低。
服务费用选择B、在服务时间的选择上,分布相对均匀,差别不大。
服务时间选择六、心理健康课程的学习需求和付费意愿
1、课程学习的需求
情绪管理排在第一位,占比31.29%;亲子教育17.69%;人际关系16.33%;个人成长10.2%;婚姻家庭7.48%;青少年学习6.8%。
亲子关系、人际关系、婚姻家庭这三项可以理解为都是关系问题,占比41.5%,应该说是很高的需求比例。
针对这2个比较高的需求,心理服务行业可以有针对性的提供相关服务,满足民众学习的意愿。
课程内容需求分布2、对收费课程的接受情况
66.7%接受200元以下的课程学习,占2/3,可见普通民众只愿意花很少的钱学习心理健康知。
目前的现状是家长动不动就为孩子报各种辅导班、兴趣班,动辄花费数百、上千元学费,甚至还有更高的费用,但是自身学习的意愿却不是很高,也不愿意多花钱,形成鲜明对比。殊不知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往往家长自己不爱学习却想培养出爱学习的孩子。解决这方面问题也需要心理服务行业的科普宣传和引导。
能接受的课程费用七、对公益服务的参与意愿
1、56.46%愿意参加,40.82%看情况决定。总体来说民众对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还是比较关注的,对公益性质的咨询服务需求比较高。
2、数据结果显示民众对公益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的参与意愿也比较高。
这两项调查数据反映了民众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程度较高,对公益性质的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较高,心理服务行业的从业者在这2个方面可以结合民众需求和自身实际做些相关的工作,满足民众的需求。
八、对本地心理服务机构的了解和意见、建议
1、对本市心理服务机构的了解情况
147份问卷中,31人写了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机构名称,占比21%;116人写的不知道、不了解,占比79%。
2、对心理服务行业的意见和建议
147份问卷中,有36人提出各种意见或建议,占比约24.5%,其余多是不清楚、不了解或者没想过、没建议等。
从内容上看,建议多开展各种公益活动,如公益课程、公益咨询服务等;多做心理健康方面的科普宣传和推广工作,让普通民众对心理健康问题了解和重视,提高心理健康服务行业的认可度和影响力;为老年人开展心理疏导,心理健康服务走进社区、校园等;开展心理学习成长活动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