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已至,花木扶苏。放眼望去,树木一片葱绿盎然,云朵拉成了细丝,澄澈的天空愈发蔚蓝。进入六月,转眼一年即将过半,而二十四节气才进行到夏至节气。暑气蒸腾,空调、西瓜和冰淇淋成为新的宠儿。而回到古老夏日的遥远记忆中,农作物旺盛的生长姿态,才代表了真正的夏天。让我们跟随古典诗词的脚步,去触摸纯粹的理想主义的夏天吧!
1、苏州之夏
这首诗是白居易和刘禹锡、卢宾客三人唱和的作品,白居易在夏至节气这天向朋友娓娓道来记忆中苏州城的夏日光景。鲜嫩竹筒散发着糯米香味,炙烤的鹅肉脆香鲜美,水榭楼台飘荡着管弦丝竹之声,家家户户都飘散着醇厚的酒香,白居易心心念念的旧时光景,果然是文人墨客为之倾倒的姑苏城,江南风韵,处处是诗!
《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
唐代·白居易
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
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
水国多台榭,吴风尚管弦。
每家皆有酒,无处不过船。
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
此乡俱老矣,东望共依然。
洛下麦秋月,江南梅雨天。
齐云楼上事,已上十三年。
2、热不可挡的夏天
这首夏至诗是元稹《咏廿四气诗》中的其中一首,可见古人的生产生活是依循二十四节气而展开的,顺应时节也是文化传承的一种方式。元稹笔下的夏至日,蝉声此起彼伏,绿波荡漾,太阳炙烤着大地,雷阵雨频繁,过云雨还常常带来彩虹,让我们在阅读中感受到夏季的热烈与明快!
《咏廿四气诗·夏至五月中》
唐代·元稹
处处闻蝉响,须知五月中。
龙潜渌水穴,火助太阳宫。
过雨频飞电,行云屡带虹。
蕤宾移去后,二气各西东。
3、夏至迎来及时雨
这也是首唱和诗歌,杨万里把笔墨重点放在了对雨的描写上。对比去年夏至节气的干旱,今年的夏至迎来了及时雨,为庄稼提供了充足的灌溉水源,禾苗长势喜人,已经淹没了白鹤的长腿。要知道白鹤双腿又细又长,竟然被茂盛麦苗给淹没,可见今年雨水充足,这也预示着秋的丰收!
《和昌英叔夏至遇雨》
宋代·杨万里
清酣暑雨不缘求,犹似梅黄麦欲秋。
去岁如今禾半死,吾曹遍祷汗交流。
此生未用愠三已,一饱便应哦四休。
花外绿畦深没鹤,来看莫惜下邳侯。
4、夏至节气欢乐多
全诗描写了夏至节日家人团聚的欢乐场景。李子桃子已经缀满了枝头,果树不由得弯下了腰。丝线穿梭着用来包粽子,万物生长和传统习俗都遵循着节气规律,老人陪伴着孩童玩耍,尽享天伦之乐!
《夏至》
宋代·范成大
李核垂腰祝饐,粽丝系臂扶羸。
节物竞随乡俗,老翁闲伴儿嬉。
5、心静自然凉
夏至节气万物固然繁茂可爱,但暑气熏人也是不争的事实。诗人把视线对准了炎热的暑气,似乎手摇蒲扇也无法消除暑气带来的心中烦闷,诗人也只好安慰自己:心静自然凉。此处的“唯有先生心地凉,不怕炎曦近”与陶潜的“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有异曲同工之妙。
《永遇乐·夏至》
宋代·史浩
符箓玉搔头,艾虎青丝鬓。
一曲清歌倒酒莲,尚有香蒲晕。
角簟碧纱厨,挥扇消烦闷。
唯有先生心地凉,不怕炎曦近。
6、夏至游玩之乐
夏至日与太学友人结伴出游,感受时序的变化。柳树拂过水面,荷花盛放,鱼儿聚集着像要啄破亭子的倒影,平静的湖面于是扩散开层层涟漪,诗人触景生情,感慨着“江湖岂在远,所欠雨一蓑”。如果降落一场及时雨,是不是景致更佳?
《夏至日与太学同舍会葆真二首·其二》
宋代·陈与义
明波影千柳,绀屋朝万荷。
物新感节移,意定觉景多。
游鱼聚亭影,镜面散微涡。
江湖岂在远,所欠雨一蓑。
忽看带箭禽,三叹无奈何。
7、夏至农家的欢乐氛围
夏至时节,园里瓜果竞相成熟,刚结婚不久的妇人发现黄瓜已经成熟,可以用来酝酿白酒,等到秋收时家人畅饮。想到这里,新妇不禁喜笑颜开,而母亲的好心情也感染给了跟随着的孩子,孩子也蹦蹦跳跳沿着墙根往家走,似乎要赶紧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给父亲!
《田间杂咏六首·其二》
明代·樊卓
夏至熟黄瓜,秋来酿白酒。
新妇笑嘻嘻,小儿扶壁走。
8、感慨自己已垂老
“夏至阴深景渐催,百年已半亦堪衰”奠定了全诗惆怅的感情基调。雨水沾湿了蝉的羽翼,萤火虫停留于青苔之上,处处透露出衰败之感。繁盛草木与诗人内心愁绪形成鲜明对比,读来惆怅满怀,让人联想到杜甫《登高》中的名句: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都共同抒发了年迈诗人寂寥孤苦之感。
《夏日杂兴》
明代·刘基
夏至阴生景渐催,百年已半亦堪哀。
葺鳞不入龙螭梦,铩羽何劳燕雀猜。
雨砌蝉花粘碧草,风檐萤火出苍苔。
细观景物宜消遣,寥落兼无浊酒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