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静悄悄的革命》读书分享(二)

《静悄悄的革命》读书分享(二)

作者: 南街曹淑慧 | 来源:发表于2023-08-07 23:36 被阅读0次

      内容:三篇序

        页数:1—9

        今天继续分享读序的感受:

    “要创造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的话,既不是追求`自学自习',也不是让教室解体为零零散散的个体。”我觉得这里的“零零散散的个体”既指一个一个的、单打独斗的学生,也指一个一个零零散散的知识点。那么,要想创造“以学为中心的教学”,就需要老师动脑筋,将一个个知识统整到一个个学习任务中,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到知识,习得解决问题的能力。想到这里,我突然意识到,我们现在认为遥不可及的“项目化学习”早在二十多年前别人就已经开始研究了。作为教研员的我深感汗颜!

      在这篇序中让我最感动的是“加纳校长亲自扛着录像机,一一记录每个教师的教学,倾听教师们的烦恼,坚持与处于教学中心地位的教师们互相学习。”读到这里,我真是太感动了,这就是我想要的教研样态,这就是我想做的事情!可这需要时间,需要决心,放下学生是万万不能的。

      “课程建设就是所有教师都进行公开教学,相互交流,相互评价,学习经验的创造性的合作的活动过程。”在这里,所谓的公开教学与公开课是不同的,公开课是一时的,但公开教学是持续的。这种公开教学是开诚布公的,是完全向大家开放的,任何人、任何时候都可以走进自己的教室,这需要老师有足够的,决心。一所学校无论是初出茅庐的年轻教师还是经验老道的成手教师,能做到这一点,都是对自己很大的挑战。

      “改变教学,改变学校的条件绝不是遥不可及的,使其实现的条件乃存在于所有的教室中,存在于所有的学校中。”我觉得,课改的实现在于课堂的改变。口号再响亮,模式再先进,都远不及课堂上学生好的学习表现来的实在。

  在佐藤学先生2002年1月为此书写的序中,对“静悄悄的革命”做出了解释,他说,“本书所介绍的教室里的静悄悄的革命即是通过和事物对话、和他人对话、和自身对话的活动过程,创造一种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这种学习是创造以相互倾听为基础的教室里的交流;是那些力图实现创造性的合作学习的教师的相互学习;也是让家长参与学校改革,使相互合作得以具体化的联系载体。”

      仅仅是三篇序,就让我对这本书燃起了强烈的阅读欲望,如获至宝一般。其实多年前在郑州师院学习,听到很多专家都非常推崇这本书,我便买来读了。如今再读此书,看到原来画过的痕迹,以及当时了了的批注,深感十年前自己的理论浅薄和实践的匮乏,如今十年钻研,十年积累之后,再看这本书,没有觉得此书观念落后,反而更多了一种通透,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可谓爱不释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静悄悄的革命》读书分享(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bcnp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