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斥巨资”包场巨幕影厅看《银翼杀手2049》。
相比同期的《全球风暴》,《银翼杀手2049》在国内影院只溅起些许水花,甚至大部分影评是“看睡了”、“跑了几趟厕所”之类。
我观看这部影片时,接近200座的巨幕影厅里只有我一个观众。这是我第一次独自包场看电影,以至于全程不争气地“瑟瑟发抖”:天啊,影院方不会找黑衣人打我吧,毕竟我才支付了36.5元。
结果没黑衣人,只有惊喜。和大多数评论相反,我不想睡,也不想上厕所,而是沉浸在世界末日般的废墟美学里。
橘黄的城市废墟、极简的空间、戏剧感的回廊、条形窗的走廊、倒映的水波纹……电影里每一幕都流动着异于普通影视作品的美感。
这部文艺科幻片,我要打9.0分。
两代银翼杀手对峙当然,它不被大众接受也在情理之中。它没有所谓打斗大场面,没有狗血剧情,也没有动不动就海啸、桥塌、地裂、天崩。而且作为续集,离上一部上映时间已经过去了35年,太久了。
它在不可思议的冷静下陈述,压低嗓门在陈述,一个关于复制人寻找灵魂的故事。
它另辟蹊径,提供一处静室、一种假设,供思考冥想。
但大部分走进影院的观众,通常喜欢看热热闹闹的影片。
所以,对很多人来说,它既缓慢又冗长。尽管对小部分人来说,它就是美学经典。
它更美的地方在于内核。它引发思考:复制人和人有什么区别?既要奴隶复制人,为何还要植入虚假记忆,赋予他们情感?拥有情感的复制人既强大于人类,为何要听命于人类?复制人和AI有什么区别?AI说“我爱你”是基于指令还是情感?AI会是现实中的复制人吗?
在观影过程中,我不停地琢磨这些问题,尽管它们没有标准答案。
充满戏剧感的回廊电影中,新一代的银翼杀手K认为,通过自然分娩的婴儿具有灵魂,这是人类优于复制人的根本原因。但《未来简史》提出这种观点:
“个人是许多生化和电子算法的混合体,没有清晰的边界,也没有自我中心。”
“意识由大脑中电化学反应产生,出自一种心理体验,能够完成某种重要的数据处理功能。”
按照这种观点,假如将人类解剖成一个个可捕捉的分子,不会遗漏任何一种“意识”、“欲望”、“想象”、“灵魂”之类的东西,因为它们根本不存在。
也就是说,当复制人可以拷贝人类身上的全部东西,包括形体、DNA、记忆、生育能力、神经元等等,复制人和人类已完全一致。所谓的灵魂,不过是人类植入复制人脑中、自欺欺人的一种指令。
复制人与人类的情感体验根本无异。这点在K身上充分体现。
在面对人类的嫌弃时,他垂下眼睑掩饰自己的自卑;在下班后回到空荡荡的家,他也会孤独,所以需要虚拟的AI女友;在得知自己是自然分娩的孩子时,他情绪激动忍不住呐喊,并久久不能平复无法通过测试;在影片最后,他选择不惜牺牲性命冒险营救同类。
其实在1982年版的《银翼杀手》,复制人就会因为失去同伴而痛哭。
这一切情感的发生与变化,和人类所谓的真实情感有什么区别?
用“灵魂”来概括,有何不妥?
条形窗走廊如果复制人越过与人类之间“灵魂”这道最后的篱笆,会发生什么?
战争。
不可避免的战争。
2049年,复制人的地位处于奴隶阶级。杀手是人类嫌弃的工作,所以才安排复制人去完成。人类看待复制人的眼光带着轻视与蔑视,他们任何一个都在说:“走开,假货!”好像在对一条狗说话:“走开,臭狗!”
作为一个具有情感的“人”,无法忍受这没有尊严的蔑视。更何况蔑视方无论体能、智力都不及自己。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电影中,那个第一个经复制人自然怀孕分娩的孩子,成了全体复制人的精神支柱,他们潜伏人群默默筹划,计划某天推翻人类的统治。
回头看1982年的《银翼杀手》,里面的复制人大多是N6型,出厂设置是4年寿命,所以即使他们杀死高智商的人类代表泰瑞,也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
瑞秋是N7型的复制人,外形、情感与人类接近,连她本身也误以为自己是人类。她死于难产,为复制人创造了精神支柱——自然分娩的婴儿。
N8型复制人和人类一样会衰老,且开始反抗人类。
人类为了自身安全,命令以K为代表的N9型复制人,追杀N8。
K的觉醒是影片的叙述重点。虽然直至影片最后,也没有表明K是否参与复制人反抗人类的计划,但他确实觉醒了。
他的觉醒,在于“人性”(灵魂)的觉醒,在于发挥自我意志,在于他不惜牺牲自己成就别人。
这种崇高的情操在人类身上也非普遍。
人类的优越感,应该收敛些。
复制人诞生的通道AI的情感体验低于复制人。它们是虚拟的,所有数据存储于芯片,所有类似情感均源于制作方或操作者输入的指令。
K的虚拟女友Joi在芯片被毁灭的最后一秒,冲K喊“我爱你”。随着她的影像消失,K目光黯淡。K将自己的情感需求投射在Joi身上,他是真的喜欢Joi,但Joi对K的感情是真的吗?
恐怕不是。K的身体里有无数条仿制人类祖传的DNA,Joi身上却只有0和1的指令。
认清事实令人心碎,但不得不承认,她全部的柔情蜜意出自指令,她的善解人意源于制作者的优秀编程。
Joi没有真实的触感。她想和K结合,必须借助其他女人的身体。影片中这一幕看得我毛骨悚然:Joi和那个女人没有完全同步,在与K拥抱时,可以看到两个女人的手在K身上游走。
这种错位的视觉像在提醒K:快醒醒,Joi只是一个没有生命的AI 。
K没有醒,也许在人类世界磅礴的孤独中,他需要放任自己在Joi的温柔乡里,才能证明自己的存在。
直至Joi芯片被破坏,K走在天桥上,和Joi长得一模一样虚拟女友广告人向他打招呼,他才意识到Joi是一件商品。
虚拟女友Joi广告影片还有许多深层的寓意,如,人类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以及科技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课题很大,也一直存在争议。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不是出自人道主义及人类种族未来的考虑,智能机器的科技发展肯定比目前先进许多。譬如,人类多年前就完成了克隆羊的研发。
影片对自然环境也有深入的思索,如第一代银翼杀手里克藏身的废墟城区,如同世界末日:
事实上这是受2009年红色风暴袭击悉尼的系列照片影响——世界末日也许并不遥远,可能比人类与机器人争夺地球资源战争爆发那天还要近。
2009年红色风暴笼罩悉尼歌剧院影片中这一切依然震撼着我,尽管我写得很浅。作为经典之作的续集,它既继承了1982年版的故事、人物关系及大致风格,又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且有新的思索:自由意志的选择及作用。
自由意志承担了一个“人”的品格本质。也就是说,我们评判一个“人”的好坏,应该看他在自由意志的支配下做了什么,而非看他是人类、复制人、或者一条狗。
这次包场观影的体验特别而难忘。原因不在于影厅的大小、观众的多少,而在于这部电影本身的好坏。
我会选择再看几遍,当然希望不再包场。老实说,独自待在偌大的电影院里还是挺孤独的。那种感觉,大概像落寞的K行走在人类社会,也像泪水融入雨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