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靳大成《论语通读》38

靳大成《论语通读》38

作者: 大倩倩_d737 | 来源:发表于2021-01-09 23:38 被阅读0次

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孔子说:周人先祖古公亶(dǎn)父的长子泰伯,那可以称得上是具有最高品德的人了,三次以天下相让给自己的三弟季历,老百姓都不知道用什么样的言辞来赞美他了。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xǐ),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孔子说:恭敬而不知礼就会劳烦,谨慎而不知礼就会胆怯,勇敢而不知礼就会祸乱,直率而不知礼就会偏激。君子对待亲人厚道,人民就会趋向于仁德。君子不忘记老交情,人民也就不会薄情寡义。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曾子病重了,把弟子们叫到身边来说:看看我的手,看看我的脚。《诗经》说:“小心谨慎啊,就像站在深水坑旁边,像走在薄薄的冰上。”。从今往后,我知道什么是幸免了。弟子们啊!

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biān)豆之事,则有司存。”曾子病了,孟敬子来探问他。曾子对他说:鸟快死了,会发出哀鸣;人快死了,会说出善言。君子最为重视的处世之道有三点:注意行为举止合宜,就能远离傲慢和无礼;端正态度神色,就更容易令人信服;注意说话的文辞口气,这样就远离粗野和错误了。至于有关礼仪的细节,有专门的人员负责它们。

礼不是一种刻板的教条,而是衡量的尺度。恭敬、慎重、勇敢、直率,在今天看来都是很好的个人品行,但孔子强调,它们都要在礼的约束下才能真正成为优点。这里一再强调礼的统率作用,没有礼的调节和涵养,即使是好的品行也可能发展成弱点。

病往往会提醒人审视人生的意义。今年我遇到两个因病改观得人。其中一个是我喜欢的成甲老师,以前是喜欢他的智,今年再见他提到人生的意义。那些真正有助于复利,值得积累得事。他让我们尊重健康,时间,也给自己得心留一些闲适。生之可贵,不仅仅只有逐利,你热爱的事和家庭,也许没有带来直接的利,但是滋养了灵魂。

无论是曾子还是孔子,对于礼都有敬畏,恪守但不盲从。礼仪更重要的是本心,而不是僵化刻板的执行程序,这一点跟“祭神如神在”一脉相承。

越来越觉得自己知知太少,浅薄,孤陋寡闻。之前应该积累的,现在补起来太难了。有点急于求成。调试心态,扎进去,别比较,点滴都是收获,都有作用。

相关文章

  • 靳大成《论语通读》38

    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孔子说:周人先祖古公亶(dǎn)父的长子泰伯,那可以称...

  • 靳大成《论语通读》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季康子问:怎么样才能够让...

  • 靳大成《论语通读》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孔子说:真正的君子之间,还有什么可彼此争胜逞强的事吗...

  • 靳大成《论语通读》5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说:贫穷但也不巴结讨好人,富...

  • 靳大成《论语通读》9

    经历过年龄上的30而已,再来读孔子的“三十而立……”有很多不同的感触 我们中国人的30是责任重大的一年,跟古代不同...

  • 靳大成《论语通读》5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

  • 靳大成《论语通读》4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孔子说:后生小子在家要孝敬父母,出门得...

  • 靳大成《论语通读》2

    论语是孔子和弟子的言行记录 论语的审美取向:理想社会是审美取向。这句话我不太懂,没读之前我一直认为《论语》是教导人...

  • 靳大成·论语通读(上部)

    为什么读《论语》 1.精神寄托 大部分中国人没有宗教信仰,特别是年轻的一代,只是受“家庭生活习惯”的约束力,今天我...

  • 靳大成《论语通读》3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习并经常反复练习,不是很快乐吗?有朋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靳大成《论语通读》38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bnha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