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鹅湖》看再多遍都不会嫌多,第二次现场看是中国三大芭蕾舞团之一的辽宁芭蕾舞团的演出,男女主角是参加过舞蹈风暴的敖定雯和王占峰。这一版的演出宣传是世界第25版《天鹅湖》,和之前看的上海芭蕾舞团用的版本不同,不知是编舞的不同,还是在网上看了好多遍之后,这次的观演感受更多一点。
作为一位外行,没有那么专业的观演评价,但可以聊聊自己的观演感受。这一版本给我最大的感受不同,就是演员独舞的部分更多了,其中还增加了一个小丑的角色来串联起整个情节。由于之前在网上看的也不是这个版本,一开始还有点不适应,不过这不影响主体剧情的发展。
《天鹅湖》的音乐太熟悉了,每一段出来都能跟着哼唱,特别是每次主旋律一出来,不管是否有变调,就知道重要的情节要出现了。这次观演的时候,我发现演员的表演让我更好地理解了天鹅湖的音乐。平时也会放纯音乐来听,但音乐里的起伏变化如果跟着演员肢体语言走,对音乐背后的故事理解起来就更通畅。比如小调一起,心就有点锁紧,一些不悦的情绪就会出现,提琴独奏的时候,看到白天鹅与王子之间用手语在对话,互相说着心事。如果这次是现场配乐的话,那音乐会更棒。
跟着演员的节奏走,跟着音乐的调调走,即使整个演出一句话都没有,也能理解这个剧情。当然,这里不得不说,b站上的弹幕让我学到了很多。比如在巴黎歌剧院版本里面的四小天鹅,其中有两人后来成为了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的首席,一位成为了旧金山芭蕾舞团的首席。看过这一版四小天鹅,加上弹幕的评价,再去看别的版本,从观感上就能立判高下。
再比如《天鹅湖》中黑天鹅去参加王子舞会的那一段,有技巧最高难度的32个挥鞭转,每一场《天鹅湖》的高潮就在此处。敖定雯的这段比我之前看的上海芭蕾舞团的要好,但比起我在网上看的一些视频,还不是最好的。有了比较之后,知道哪个好看我认为倒是其次的,可以从不同的版本中知道自己的偏爱反而更重要。
欣赏艺术的体验本身就很私人化,甚至有时候会看到一些超出预期的评价。比如说王子在群鹅中与白天鹅翩翩起舞的这段,有人会在b站上打出弹幕说好像吃这些鹅。看着是怪好笑的,但你也不能妨碍人家这么想,不管是搞笑还是真实的想法,至少说明每个人在看到同样一个东西的时候个人的感受千差万别,甚至可以南辕北辙。再举个例子,这段中两人翩翩起舞的片段是小提琴独奏,但弹幕上有人问出了这是不是小号,可能看上去有点可笑,但也有弹幕很认真的在普及正确的知识。总之在b站上虽然会遇见各种匪夷所思的评论,但总体而言,我学到的更多。
当完全沉静在《天鹅湖》的音乐和剧情中时,会跟着整部剧的情绪走,王子第一次看到白天鹅的时候能看他的喜悦;最后王子对着黑天鹅发誓,白天鹅心碎的时候,你也会跟着他们一起心碎。想起来前几年有一个视频,是一位前芭蕾舞演员得了阿兹海默症,记性很差,但当《天鹅湖》的音乐响起时,她不自觉地做着手上的动作,这种深入骨髓的记忆被唤醒,看着特别令人感动。
回想起多年前看的电影《黑天鹅》,当时其实没有特别从内心理解一个人分饰白天鹅和黑天鹅这这个性格完全不同的角色对演员的考验。当我在看这次的《天鹅湖》时,在黑天鹅转完三十二个挥鞭时的下一组动作时,突然也理解了《黑天鹅》里娜塔丽波特曼饰演的角色最后的疯狂。这两个完全不同性格的天鹅,要由同一个人来演绎,一个是纯洁,一个是邪恶,对演员的身体和精神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角色转化还要快,没有太多酝酿的时间,我个人感觉是敖定雯的白天鹅比黑天鹅演得好。
最后,我想说,不管是芭蕾舞还是别的艺术,甚至是文学作品,并不是说第一遍看的时候就要看懂。如果第一遍看了有兴趣,多看几遍之后,慢慢就能看懂。别人的剧评对我们来说都是参考,真正重要的是我们自己对艺术的理解,从中我们能找到共鸣,也能给我们现实生活带来能量。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