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强,蟑螂的别称,其中缘由姑且先不论,里面这个虫字确实明摆着的,这是怎么回事呢?有人把“强”拆开成弓和虽,但《说文》中,强,写成:強 ,是弘+虫。
弘+虫=強前段时间,我买了一套《汉字树》(全6册,廖文豪著)。把汉字变成思维导图那样的树状结构来解析,这点子不错,赞!可惜在第3分册以后才有了分册的检字表,整套书竟然没有提供完整的检索表!查找不便也就忍了,其中某些字的解释疑点很多,明显缺乏说服力,则是硬伤。尽管有这两点瑕疵,仍不失为值得推荐的读物。与之相比,《图解《说文解字》图说汉字——1000个汉字的故事》(吴苏仪编著),文字浅显,详略得当,一字一图,还提供拼音检索,但遗憾的是,编者把《说文》按部首的顺序全部打乱变成以拼音为序,实在是一大败笔。字和字的构建关系,消失殆尽。另外,有一些常用的字,竟然没有,恐怕所谓精选只是托辞,真相是因为这些字在《说文》里的解释本身就比较含糊,争议较多的缘故吧?
且看他们对强字是怎么说的?
后羿射巴蛇《汉字树》的解释:拉大弓(弘),射大虫(虫) 远古时代,后羿曾在洞庭湖射杀一条兴风作浪的巨蛇,平息了水患。后世百姓感念他的恩德,就在洞庭湖畔铸后羿射大蛇龙的雕像作为纪念。据《南史》记载,南朝宋开国君主刘裕年轻时为了制作草鞋,在河边砍伐芦荻,突然间冒出一条数丈长的大蛇,他在惊骇之余,立即拉弓将它射杀。
前一个故事出自《山海经》,后人称为:后羿射巴蛇 。上图的雕塑坐落在湖南岳阳市(古称:巴陵),据说巴蛇被射伤后,逃窜到此处,被后羿追上斩成几段,毙命后人们把巴蛇的肉割下来吃了,剩下的骨架堆成了座小山。故事虽然精彩,但要和这个强字联系上,却没有任何依据。至于后一个故事,说是扯淡也不为过吧。只能说明作者心虚,想找个靠得住的典故,反倒越描越黑。
《图说汉字》的解释:一条米虫并不强大,数量多时自然就强大了。 “强”字本义是一种米虫,是一个会意字。其古文字形右下方像一条虫的形状说明“强”最初与虫有关;左边和右上方组成一个“弘”字,“弘”有大的意思,这里是说这种米虫数量众多。(以下略)
米虫,这个解释来自《说文》,但对于弘字的解释,纯粹是即兴发挥,没有根据,完全说不通。米虫是什么?
依靠《说文》原文中的线索,米虫就是米象。
米虫百度百科:米虫指大米里的蛀虫,学名为米象,又称象鼻虫。常在谷物中被发现,因为繁殖速度快,为谷物中主要的害虫之一。
图片的背景是米粒,这种身长不到一颗米粒大小的小虫因为长了个象鼻形状的嘴巴而得名。这才是名副其实的小强! 和传说中的长达180米能吞下一头大象的巴蛇相比,这差别也有点太大了!
下面这张是在扫描电镜下拍下的象鼻虫照。据资料记载,象鼻虫脑袋虽小,却能做360°的旋转,就像是建筑工地上的大吊车似的,这是其它昆虫难以媲美的。
象鼻虫的头部可是,这样的小虫子,怎么个多法也很难够得上强大二字吧?不过,至少它和人类生活的密切程度可比虚无缥缈的巴蛇大多了,为它造个字,是很有必要。可这个弘字仍然是一个谜!左边这张大弓和比米粒还小的虫放在一起,尤其诡异。
我琢磨了好久,大胆提出一个猜测:强和弘,弓字根本无关。左边的弓字表示的是米虫的幼虫,而右侧厶表示的是米虫的象鼻!古人用这两部分精确地描绘出了米虫的特征。仔细看看上下三幅图,是不是越看越像呢?
強 米虫的幼虫今天的说文解字是:强。强的本义是米虫,这层意义如今已不再使用。在汉字的演变过程中,这种“字存义亡”现象是常见的,但比例并不高,大部分的汉字,尤其是未简化的字,仍旧保留大量造字之初的信息,等待着我们去探索。
- 欢迎阅读系列文集:《如何提高孩子读写能力》
- 欢迎阅读系列文集:《语文同步说文解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