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3):论

作者: 麦叔和小麦 | 来源:发表于2016-10-10 12:06 被阅读294次

论,有两个读音:lùn (议论)和 lún (论语)。我给大宝解释论语,后人把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对话记录下来,孔子怎么怎么说,弟子怎么怎么说的。他突然大悟:“哦!就是轮流说嘛,所以叫轮语。那我和你这样也叫轮语吧?” 他这么说,对不对呢?有没有道理呢?

论,左边一个言,表示和语言有关,右边这个仑字。仑,繁体写成: (顺带说个有趣的现象,台湾人称正体字,大陆称繁体字,正与异相对,繁与简相对。正体代表是官方认定的规范文字,在台湾繁体是正体,而在大陆则简体是正体。“正异”、“繁简”的争论颇多,客观来讲,汉字的简化后笔画是减少了,但也破坏了原本造字的组件结构,甚至变得面目全非,字与字之间的联系被割裂了。比如:蝶、碟和叶,叶的繁体是葉,古时写做:枼,下面是木,表示是树叶是树木顶端的那些东西,

由木到枼,然后,形态像树葉的虫子叫蝶,形态像树葉的石头器物叫碟,清晰明了。简化写成叶,笔画是少了很多,但到了碟和蝶就显得莫名其妙了。可见,简化究竟是让汉字变得更简单,还是更复杂了呢?

说回到仑,繁体的,上下两个组件,上面是:亼(集,上古时,二字同义同音。古代长尾巴的鸟叫鸟,短尾的叫隹(zhuī ),小的隹,就是雀,一群隹站在树木上,就是集,画面感很强吧?),,现在不常见,但我们在 中还见到它的身影,代表着集中到一起的意思。下面是:冊(册,由冊简化成册,这叫简化吗?),


通常都把这个冊字和古代的竹简联系在一起,看图片也确实很形象,但上海博物馆青铜器研究室的葛亮先生发现一个细节,这里面的竖线长短不一,而且字体演化过程中,一直都保持这样的形态,他质疑道:竹简怎么会是一长一短呢?这样书写多不方便呀?

栅栏

直到今年(2016)年初,疑团才终于解开了。冊,最初是栅栏的栅字,木字旁是后来加的,栅栏直到现在也是这样高高低低的,后来因为书简与它相似,这个字被借用去作为书的量词,而且一借不还了。

两个组件组成的仑,段玉载《说文解字注》中解释为要聚集整理成册,“必依其次第。求其文理。” 因此,仑,是条理的意思。而有条有理的把自己的观点讲清楚,就是论。

凡言語循其理、得其宜謂之論。故孔門師弟子之言謂之論語。(段玉载《说文解字注》

可见,光是轮流说,还不能叫论语哦!

今天由论,顺带也讲到了:仑,叶,碟,蝶,雀,集,合,会,册,栅。

说文解字的魅力就在于此,通过了解汉字内的组件,举一反三,便可触类旁通。只不过,这时候简体字反倒常常显得是笨拙和不便了。现在的孩子幼儿园起就是双语教育,既然如此,多了解一些繁体字,多了解一些汉字的本源,又有何不可?


相关文章

  • 说文解字(3):论

    论,有两个读音:lùn (议论)和 lún (论语)。我给大宝解释论语,后人把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对话记录下来,孔子怎...

  • 说文解字论“道法”

    道’字,说何谓‘道’也,一阴一阳谓之道。 道字上面两点为阴,像人的双眼,下来一横为阳,像人的嘴,再下面是个‘自’字...

  • 周易解读|履卦|卦名、卦辞、象辞

    一、卦名:履行之履 1、以字形论:《说文解字》曰:“足所依也;从尸从彳从夊,舟象履形”,“尸”、“彳”、“夊”、“...

  • 中国汉字中的玉文化

    《说文解字·玉部》中收有139个字,加上“珏”部的3个字,共141个字。玉部在《说文解字》中位置较高,居于第六位。...

  • 为何辩论?

    一、什么是辩论? 在中国第一本按部首编排的字典——汉朝许慎编撰的《说文解字》里,“辩”与“论”两个字都被收录...

  • 文化溯源:汉字与姓

    许慎《说文解字》卷二四“女部”:“姓,人所生也,从女、生,生亦声。”班固《白虎通德论》卷九曰:“姓者,生也,人禀天...

  • 周易解读|泰卦|卦名、卦辞、象辞

    地天泰 一、卦名:通泰之泰 1、以字形论: 《说文解字》曰:“泰,滑也”,段注云:“字从水,水在手中,下滑甚利也”...

  • 周易解读|雷地豫卦

    一、卦名 1、以字形论:豫,从象,本意为“象之大者”;象,体形宽大而性舒缓,《说文解字注》云:“象虽大而不害于物,...

  • 周易解读|泽雷随卦

    一、卦名:随从之随 1、以字形论:随,从也,《说文解字注》云:“行可委曲从迹,谓之委随”;古字从辵,辵者,乍行乍止...

  • 观卦:观察之道——三爷侃易经(26)

    长久以来,观察作为一种方法论,被人们广泛用运于各个方面。《说文解字》中说:“观,谛视也。”“谛视”就是仔细、详细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说文解字(3):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pbmy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