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那么多年电影,我对新人新作相对比较包容。尽管那些作品从导演到演员都没有什么知名度,镜头语言也不够成熟甚至粗糙,但只要能把意思表达清楚,逻辑链条不乱,就已经超过不少老人老作了。
在我眼里,拍电影就和开车一样,永远都是有风险的事情,并不因为经验积累多了就不会出“安全事故”。正如不少驾龄长的老司机往往会漠视交通规则,以为自己技术熟练,不再像以前那样小心谨慎,结果比新司机更容易出车祸。
而拍过很多戏的老导演也容易自我膨胀,不遵守故事创作的基本规则,不把观众放在眼里,要么自说自话,要么讳莫如深,说了和不说没多大区别,作品“翻车”是迟早的事。
所以我通常对老人新作不会抱太大期望,担心主创团队连基本的故事逻辑都没梳理清楚。毕竟电影能否通过审核,顺利上映,并非是以质量为标准,不然我们怎么会在大银幕上看见那些让人倒胃口的垃圾作品?
而对于没有正式上映,豆瓣评分也没有出来的电影,更要谨慎观看,如果不想被带到坑里的话,就得留意演员阵容是否强大和制作团队是否优秀。要是老戏骨扎堆(越老越要爱惜羽毛),导演和编剧是强强联手,电影的质量底线应该不低。
尚处于点映期的香港电影《误判》就符合以上标准——聚集了甄子丹、许冠文、张智霖、吴镇宇、吕良伟、刘江、郑则仕、汪明荃等一众实力派演员,而且导演和主演都是甄子丹,编剧黄子桓的代表作品则是《叶问》系列影片。
影片属于典型的老人新作,主要演员大多在60岁以上,远超角色年龄,不少斗智斗勇的戏对他们来说都是超年龄、超水平发挥。并且影片剧情是根据真实案件改编,无论文戏还是武戏都很出彩——既有味道,又有力道,既能让人爽,又能让人燃。
特别是法庭辩论那几场戏,检控官、律师言辞锋利,各执己见,旁边的陪审团很容易被表现强势的一方带偏。许冠文饰演的大法官倒是头脑清醒,严格依法办事,看似铁面无私,不会跟随别人的思维逻辑去考虑问题,实则冷漠无情,为了程序正义,冤枉被告也在所不惜。
和《毒舌律师》中“靠嘴吃饭”的黄子华不同,甄子丹饰演的检控官霍子豪,不仅嘴不饶人,拳头也不饶人。他同理心强,相信自己的直觉,不迷信权威,并且在上级面前绝不嘴软,该说就说,该骂就骂。面对围攻他的打手,他不是以一当十,而是以一当百,身边任何拿着顺手的东西都可以当武器来用。
尤其他在地铁车厢里为了保护关键证人,徒手和毒贩派来的凶悍打手一一过招,险些把自己都打报废了。经过多个回合的较量,他总算把毒贩的众多手下打残,自己只受了些轻伤。
和夸张惨烈的武戏相比,影片中的文戏比较亲切平和,非常接地气,不怕反映贫富差距的悬殊,不怕揭司法系统的短板,完全站在群众的立场来表达心声。
影片中还有不少温暖细腻的情节,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比如霍子豪趁被告爷爷马伯(刘江饰演)煮面的时候,偷偷把给他的钱塞进桌面上的一堆资料里。结果他们下次见面的时候,马伯在餐厅里以同样的方式把钱原封不动地还了回来。
又比如霍子豪为了替被告伸冤,经常在办公室加班加点地翻阅文件,同事们先是不理解,后来被他的执着和真诚打动,干脆集体陪他加班,帮他查找相关资料。
再比如影片结尾的时候,马伯的孙子在霍子豪的帮助下,终于打赢了官司。他在家里收到了霍子豪资助他去专业学校进修的信。他的人生轨迹也许从此发生改变,至少不需要像以前那样靠借地址给别人用来维持生计了。
和甄子丹三年前主演的《怒火·重案》相比,《误判》在添加了不少文戏的基础上,依然延续了港产动作片节奏快、反转多、打斗狠的特点,并且没有形而上的观念加持,没有政治正确的光环笼罩,就是单纯地凭借自己的实力和朴素的道德意识,去争取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其实我们作为普通老百姓,一直以来最痛恨的无非就是社会上存在的各种不公平现象,就像香港电影中经常出现的特权阶层对法律的践踏,以及那些不遵守承诺、把信用当儿戏的人。
同时,我们也怀着朴素的愿望,希望坏人受到惩罚,正义得到伸张,好人皆有好报。尽管这些愿望很多时候只能在影视作品里实现,但也可以抚慰我们受伤的心灵,好歹在精神层面感受一下胜利的滋味。
香港导演杜琪峰去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经表达过自己对电影现状的看法,大概意思就是电影离大众最近,是了解大众的桥梁;全世界争取自由的人,一定要支持电影,因为电影会和你站在一起,为你发声。
这应该也是我喜欢和支持电影最好的理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