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况小明同学
前言:
据教育部报告显示,82%的家长已经做好为孩子的成功做出牺牲的准备,超过三分之一的中国父母已经完全丧失了自己的个人时间。
何为“中国式父母”,百度“中国式家长”给出的解释是:中国式家长是指中国的大部分家长都存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而在教育过程中又存在过分溺爱、心灵施暴等特点。
“中国式父母”确实可敬,他们缩衣节食、省吃俭用,但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却是很“慷慨”、“大方”的;“中国式父母”确实可亲,每天一日三餐,每天变着花样的来,季节更替,嘘寒问暖;“中国式父母”确实可叹,他们以“爱”和“为你好”的名义剥夺了孩子的自由,绑架了孩子自由选择的权利。
其实“中国式父母”大都活的很憋屈,他们太想让自己的孩子“出人头地”,但是他们却不知道有些做法,其实是正在用“爱”毁掉自己的孩子!
这些父母中,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切,凡事以孩子为中心,哪怕自己过的再苦,但也不能苦了孩子。他们会费尽千辛万苦,为自己的孩子创造一切现实可控或超出自己承受范围内的条件,声称“一切都为了孩子”。“我都是为了你好”、“你得好好学习”、“看看人家孩子”、“一定要考重点高中重点大学”等等诸如此类的话语,时常碎碎念给孩子各种打鸡血。
说句实话:我们的父母真的太好了,也太为之辛苦和劳累了。可是当父母把这一切都给了孩子,又有谁真的教过他承担责任?又有谁教过他要承担这个社会的生存压力?又有谁教过他要懂得感恩?
父母习惯性的一切为了孩子好,而孩子习惯性的接受,把父母的爱当做了理所当然。
“中国式父母”最典型的特征,“一切都为了孩子好”。而与之相反自己的孩子却未必领情。习惯性的索取,把这些无私的爱当作了理所当然,你就该为我做,就该宠着我。
我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则新闻:一天只能赚80块钱的父亲,给自己女儿买了iphone 6 plus 64G 7000多。自己省吃俭用,挣的钱甚少,却还是会拿出钱去疼爱自己的女儿。我只能说,有点太过愚昧。
在物质上给予太多,都不如精神上的富足。而父母更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教育孩子:
1. 学会承担,有责任从小开始。
孩子并不能因为他小,就可以不懂事。要从小培养孩子的主动承担能力,讲道理,而不溺爱。
2. 索取不是理所应当,感恩不是形式。
要让孩子明白不是所有的东西,因为爱你就什么都得给你。孩子要对父母的疼爱,去感恩。感恩不是形式,而是细微末节的发自内心深处。
3. 你不是为了孩子活着,你的一切也并不是孩子的。
我见过很多父母最容易犯的毛病,认为自己挣的一切都是孩子的。这是大错特错,每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都要靠自己的力量去生存于这个世上。父母挣的一切,也并不是孩子理所应当的继承,应该教育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4. 独立生存能力。
一个人的独立,是思想上、生活上的自由。给予其独立的思考能力去处理问题,同时也要让其主动去承担责任。这个要从小给予教育,而不是工作了、结婚了才去独立。
中国式的溺爱是要不得的,不但会害人害己,更为重要的是还会影响一代人的健康成长。
因此,但愿更多的父母都能从中受到启发,正确地教育和引导好自己的孩子,疼爱而不溺爱,引导而不代替,这才是最重要的。
挥霍还是平淡,都是你的选择。
只是,一定要让孩子知道父母一直在为美好的生活而努力,
从不泄气,从不停止;
这样才是成长的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