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试谈我国古代穴居的产生与沿革7

试谈我国古代穴居的产生与沿革7

作者: 老的山羊 | 来源:发表于2020-04-12 08:23 被阅读0次

(三)

汉族人民与各少数民族交往的过程中,除了以先进的经济文化影响他们,使他们较快地脱离原始、落后的社会外,无庸置言,少数民族文化、习俗等也促进了汉族固有的文化的发展。历史上的“胡服骑射”、“敦煌石窟”等便是例子。

我们认为:在人工居穴的发展过程中,也应看到我国各民族文化交流的影响。

如《礼记》载:“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这说明狄族的社会在当时较落后。《左传》中载:“晋居深山,戎狄与之邻。”晋狄相互为邻,我们不能排除两族人民在交往中相互影响的作用。汉魏时,内附的五部匈奴落居在山西临汾、汾阳、隰县、文水、祁县、忻县等地区,几乎遍布整个山西;十六国、五代时,我国北方地区更是各少数民族兵戎相见之场所。后来,北方又处在辽、金、元的统治之下。长期战争、残暴统治使农民破产,人员流动,森林破坏,木材匮乏。但是,战争的结果在客观上起了促进各民族间交往的作用。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征战、掠夺、统治中。把本来居住在偏僻山谷里和边境外的大批本民族人员吸引到统治区内,他们的生活、文化得到了提高,逐渐与汉族整合了。

在整合的过程中。他们的某些文化、习俗也促进着华夏民族固有的传统文化、习俗。如北魏拓跋氏鲜卑族之后裔,原为辽东,辽西一带的游牧民族,他们在进入华夏地区以后还过着穴居(天然洞穴)牧猎的生活。不久前,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发现的“嘎仙洞”,就是鲜卑前人居住过的经人工修整的天然洞穴。又如东北一带少数民族,因经济、文化的落后及寒冷的气候,还保留着穴居习惯,其中挹娄、易吉、靺鞨、黑水靺鞨、北室韦、女真、鞑靼等族系,均见于《后汉书》、《三国志》、《隋书》、《旧唐书》、《新唐书》、《北史》、《金史》等史籍。他们或居于天然洞察,或居于人工洞穴,有的人工穴深至九梯46,因此,他们的人工洞穴也有受汉族文明影响的因素。他们的居穴习惯,遇到我国黄河流域地区土层厚,缺少木材,冬季气候寒冷等客观条件,加之汉族人民所固有的穴居生活和先进的经验技术,无疑又相互促进了我国穴居的发展。从穴居生活分晋、陕、豫、甘等各省情况看,除了具有黄土层厚,坚实等客观因素外,这些省份也曾是历史上各民族交往的主要场所便可证此说。

相关文章

  • 试谈我国古代穴居的产生与沿革7

    (三) 汉族人民与各少数民族交往的过程中,除了以先进的经济文化影响他们,使他们较快地脱离原始、落后的社会外,无庸置...

  • 试谈我国古代穴居的产生与沿革6

    二、战国至金元时期的穴居 (一) 战国后出现了铁农具,社会生产力长足发展,在黄河流域及其他经济文化较发达的地区,宫...

  • 试谈我国古代穴居的产生与沿革9

    (二) 1、在清代,史籍记载窑洞更多,一说明窑穴受到一定 的重视和欢迎,二说明窑洞的应用更加普遍,从偏僻山区发展到...

  • 试谈我国古代穴居的产生与沿革8

    二、宋元明清的穴居 (一) 1、宋朝以后,居于横穴者渐多起来,多为贫民,隐士(21),甚至还有后业显赫的吕蒙正(2...

  • 试谈我国古代穴居的产生与沿革1

    人类的穴居有着悠久历史。从人类文明产生了这种独特的生活方式后,它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一直适应人类生活的需要,以各种形...

  • 试谈我国古代穴居的产生与沿革5

    (三) 距今四千至三千年左右的龙山文化时期,母系氏族社 会逐步转化为父系氏族社会。社会结构的变化,引起了居穴形制和...

  • 试谈我国古代穴居的产生与沿革4

    (二) 距今六千年至三千年前的仰韶文化,以黄土高原为中心,遍及豫、晋、陕、冀、陇东、宁夏、内蒙南部和鄂西北一带。随...

  • 试谈我国古代穴居的产生与沿革3

    二、新石器时代的穴居 (一) 从氏族社会到阶级社会早期,是人类穴居发展的高峰期。至此,穴居成为当时黄河流域人类主要...

  • 试谈我国古代穴居的产生与沿革2

    (二) 1、距今五万年至一万年的晚期智人(新人),人类的脑容量增加,有了相当的智慧,劳动经验和技能有了较大的进步,...

  • 淮安府地名沿革

    【古代地名沿革考】江南淮安府 【古代地名沿革考】江南淮安府 王正鹏(土家族)/文 江南淮安府禹贡扬州之域。春秋属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试谈我国古代穴居的产生与沿革7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camm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