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浅析系列之《孟子》每天300字
【浅析系列】《孟子》(梁惠王下)第五节

【浅析系列】《孟子》(梁惠王下)第五节

作者: 霜月洞天 | 来源:发表于2019-02-27 07:30 被阅读546次

前半段:

宣王就明堂是否要拆向孟子寻求意见。

从宣王的询问过程中来说有“人皆谓我”的情况。即,就算宣王本就有主见不拆,也终究敌不过众口(难辨),最终找到圣人孟子寻求最终的做法。

引申:每个人在做事情的时候都会遇到困难,而在遇到困难的同时,身边的人也会向你提出意见。这些意见不尽相同,还则罢了,若这些意见如出一辙,也不要直接采纳与实施(有时也不一定正确),一定要在决策之前寻求能完全站在自己(利益)立场上的人(①)的意见,再通过自己的理性判断,做出最后的决策,随后实施(这样可保万无一失)。

①、哪些人是能完全站在自己立场上来帮助帮助自己出谋划策的人?

答:父母与亲人。

②、为什么?

答:父母与亲人是从小看着你长大的人,你是他们生命的延续,没有任何人能够替代你成为他们的心头肉,掌中宝。无私的奉献哪怕对于他们自身而言都悉数给了你,当你在外面受到什么影响与磨难的时候,只有他们才能真正站在你的身边,重新劝慰你与保护你。

③、怎么做?

答:在十字路口的选择关头别忘了家乡还有你的老父老母,正等着你回去给你出谋划策呢!

然而,孟子给予宣王的答案非常的明确很直白:“王欲行王政,则勿毁之矣”。

引申:若是有人在某件事情上占据着绝对真理,就必须对其结果据理力争,坚定自身的立场,不能松懈与退缩。

中间段:孟子以文王“耕者九一~罪人不孥”与“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来说明明堂存在的重要性。

(第一小段,即:“耕者九一~罪人不孥”属于国家政治、经济内容,故不方便引申。)

引申:其中的鳏寡孤独正好能衬托出如今较为纠结的社会现象:“空巢老人”。鳏寡孤独,除了因为意外、寿终而去世的,剩下的造成其“无妻”、“无夫”、“无子”、“无父”,其实都是孩子所造成的:从小看着你长大的人,在他们老了以后,自我行动不便,却又十分无助,也不能把远在他乡工作、学习、深造的你们唤回来陪伴他们,在这样的空虚落寞的煎熬中,老人往往会郁亡,从而导致上面的四种情况。古时,人口较少,周文王也有心去关照这些孤寡老人的生活。而如今,国家在面对人口基数那么庞大的情况,根本不可能面面俱到,对老人的呵护只有他们亲手养大的孩子们才能去反哺。

末段:周文王所做的一切把钱粮都几乎尽数归于民众,而好货的宣王可能无法与之相比,故孟子再次以公刘旧事来开导宣王。

引申(接中间段):哪怕作为前辈的子女与作为后代的父母真的是无可奈何地为了家庭的瞻仰与延续而拼搏,但至少也要为家人留下一些物质与精神上的念想,为了有朝一日能够与家人共享天伦而坚定全家人的信念。

此节内容若以生活发展的角度来看,就是祖孙三代的生活情景:爷爷为在外拼搏的儿子出谋划策,儿子为孙子的生活在外打拼,女儿为等儿子回家共享天伦而含辛茹苦地把孩子养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浅析系列】《孟子》(梁惠王下)第五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cat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