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谈写作艺海
《小说艺术二十篇》第七篇:生活是怎样走入小说的

《小说艺术二十篇》第七篇:生活是怎样走入小说的

作者: 吾凡远也 | 来源:发表于2020-07-19 09:16 被阅读0次

      在艺术界有这样一个近乎公理的说法,即:生活是艺术的基础。那么生活究竟是怎样被作者移植入小说的?

    肯定不是复制。无论从作者的创作思想还是情节结构按排,原原本夲复制生活是不可能的。

    实际上生活対于作者来说有两个方面作用:

    1、触发写作的灵感和兴奋。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一个熟悉的面孔、一段外出的旅行、一面飘落的树叶、一股泠泠的清泉,甚至偶尔听到的一句话,以及作者的生活习惯以及生活积淀的感悟,都能触发作者的写作灵感和兴奋,尤其是微型小说和短篇,往往是这些灵感的产物。如本人写一过《陶笛声声》的微型小说,如下:

    你听过陶笛声音吗?

      很绵长很悠雅,如果你在旅游,或丽江的夜市,或秦皇岛的小吃街,你很可能就会听到一种绵长的声音,似乎在诉说相思,似乎在月光下倘徉,在你耳边悠来荡去,这就是陶笛的声音。

      陶笛有很多种,或似长长的笛子,或若一个佛像,或如一个月牙,颜色大多是紫红色或赭紫色。它是一种乐器,也似一种古玩,由于经常出去旅游,也总与之邂逅,与之很熟稔了,便买了一个,带在身上。

      有时早晨散步的时候,或晚上在夕阳西下之时,我便会在晚风中、草丛中随着晚风,荡起和晚风一样的音律。总有围观的人,这天有一个小孩,不是很高,胖胖的,笑笑的望着我,说叔叔,让我吹一下吧?

      我把月牙形的陶简给了他,小孩呜呜地次了两下,我给小孩说怎样握笛子,怎么呼气,慢慢地几天过去了,小孩竟能吹了,吹的歌是巜我是一个小苹果》,很有节奏,我是一个小苹果,怎么爱你也不嫌多……

      还有一次,一个姑娘立在我的身边,听的很入神,竟红了脸,说大哥哥,让我吹一吹吧?姑娘有一定的音乐底子,吹了几次,很熟了,吹的是《月亮走我也走》,您扬绵长,心心念念……

        不知什么时候,或许以前就有吧,河堤边、柳树下、芭蕉叶旁,到处都能听到陶笛的声音,有一个小伙子,吹的特别好,也很娴熟,围观人很多,每当他的陶笛声音响起的时候,不远处总有一个姑娘也在用陶笛悠扬着自己的旋律,呜呜扬扬,质朴悠长,一啘三叹!

      还有那个小孩,总吹着《我是一个小苹果》或《泉水叮咚》,他的调子很活泼,有时似小雨点,有时似碎舞步……

      有人问我,那个小伙、姑娘是恋人吧?

      还有人问,那个小孩是你的儿子?

      还有人说,那个姑娘是你闺女?

      我笑了,不知怎么回答,因为吹陶笛的人多了起来,有年轻的,有岁数稍长一点的,还有漂亮的小媳妇,有的很帅,有的很俊俏,有的很活泼,到处都是陶笛悠悠的声音!我只好说,会吹陶笛的都是恋人?

      人们就说,很象呀,小伙恁帅,姑娘那么漂亮,小孩子又是那么惹人喜欢,陶笛又都吹得那么缠绵动听!

      渐渐的我也感到他们是一家人,陶笛一家人。

      岁月在走动,陶笛的声音仍绵绵悠长。

      这个小说的诱因就是我在旅游途中买了一个陶笛,陶笛的声音优美而绵长,在心中长时间的呜呜咽咽而鸣,在一次早晨出去散步的时候又听到了这个声音,陶笛的美和芬芬在大脑中如轻泉而出,于是便有了这篇小说,这篇小说后转发在青年作家网上。

    这种灵感和触发之所以往往能写成短篇和微型小说或散文,是因为短编小说往往是以短、平、快的故事转换而引人入胜,快捷成篇。

    2、挖掘生活。有时候触发的这种灵感和兴奋,也可能诱发作者写下一段或几段文字,作者感到不完善,需要下行继续的时候,就需要作者按照初始的灵感和写作苗头继续在生活中寻找、思悟。这种写作方式经常在中长篇小说中出現。

      有的作者或初学写作的人,往往感觉到笔下无事可写,或写出的小说让人感觉到很空洞或很假,其主要原因往往是缺乏对生活的思悟、挖掘能力。千年记住,当你感觉到小说中情节无法下行的时候,一定要继续面向生活,向生活深处进行,向生活、向思悟要内容,不要轻易地随便编造,否则小说的情节性、逻辑性、形象性和思想性会大打折扣。

  有时候在不断深入地写作过程中,会发现你写着写着,远离了写作的初衷,有了更深层次的写作愿望,记住这时一定要继续前行,甚至回过头来对前面已经写过的东西进行修改,这是必然的,任何一种创作都是在挖掘中前进,在前进中挖掘。

    小说,不是复制生活,但一定不能偏离生活,而是要更深刻地思悟、剖析、编辑生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小说艺术二十篇》第七篇:生活是怎样走入小说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cklk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