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很难认识到
与父母的关系会对自己的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
这是一个颇具共性的情感盲区
by 苏珊·福沃德
2019年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年度影响力人物”的塔拉·韦斯特佛,有一段众所周知的往事。
17岁之前的她,随父母和6个兄弟姐妹生活在爱达荷州的山区,身患双向情感障碍的躁郁父亲和唯夫是从的母亲为他们“精心”营造了一种远离政府、远离学业、远离科学世界的生存环境,让他们终日与垃圾场和起重机作伴。
长大的同时,伴随她的还有情绪极不稳定的哥哥肖恩,他会陪妹妹驱车百里参加唱诗班,也会因为妹妹和其他男孩子说了一句话而把她的头摁在马桶里骂她放荡。十几岁的塔拉不明白为什么哥哥要多次以极权殴打自己,而这一切的发生,是父母选择性无视的。
等她17岁第一次主动选择自学考试离开家乡,离开父母,塔拉才意识到父母的心理疾病是怎样让整个家庭陷入一种地狱般的境地里。
她鼓起勇气与肖恩对峙,向父母求助,却被整个家庭驱逐,因为她打破了家庭的平衡,清醒是这个家最难以接受的,他们认为,学至剑桥的塔拉,在某种程度上是家庭的背叛者,而对塔拉童年的伤害,他们竟全盘否认。
美国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在《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以下简称《原生家庭》)中说到:在有些家庭里,父母种下的是爱、尊重和独立,而在另一些家庭里,则是恐惧、责任或负罪感。
![](https://img.haomeiwen.com/i15053880/ea351004594946cc.jpg)
我们很难意识到,或者说是刻意回避,生活中那些莫名让你感到无处安放的灰暗感受,其实就是源自你的家庭。
对父母的神性崇拜,让我们没有办法去质问,谴责他们,于是我们消化了这些痛苦,但它并没有真正消失,最终外化成了疾病,进而影响到与人相处的能力。
这个世界上,并不是只有带来幸福的父母,更多的是带来痛苦的有毒的父母。
如果你正在经历着超出限度的令人痛苦的父母关系,《原生家庭》这本书一定能为你解决点什么。
这本书有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有毒的父母的几种行为方式。第二部分介绍了一些积极有效的、能够扭转与有毒父母关系的方法。
什么是有毒的父母?
他们的行为可能各不相同,但带来的结果却是一样:让你的自尊心受损以及由此引发的自我毁灭式行为。
《原生家庭》中6种有毒的家庭行为模式:
1不称职型父母
2操控型父母
3酗酒型父母
4身体虐待型父母
5言语虐待型父母
6性虐待型父母
借助大量的病例报告,苏珊总结出了这几种典型的来自原生家庭的伤害方式,无一例外的是,每一种有毒的家庭行为模式带来的都是成年子女的各种心理疾病。
父母的缺位、言语侮辱、嘲笑、无孔不入的控制、虐待以及其他家庭成员的不作为,是本书案例中最常出现的。
有毒的父母带来的最可怕影响,不是你努力想改善讨好这种家庭关系却无办法,而是你通过努力已经变得非常优秀,却不具备让自己幸福的能力。
那些本该归咎于父母的错被孩子一并吸收,带着一种造成家庭不幸、无力改变的负罪感行尸走肉般的活着。
认清这样一个关于家庭的真相,你才能消除它给你带来的恶劣影响。那就是你的父母并不是完美的,他们确确实实曾经伤害到了你,他们应该为自己伤害过你而道歉,而你有必要让自己走出阴影。
如何摆脱有毒的父母?
苏珊建议一劳永逸的克服直面父母时的恐惧,与他们对峙。
对峙的目的有4点:
1直面他们
2彻底克服面对他们时的恐惧
3告诉他们实情,你的感受
4为你们以后的关系定位
需要注意的是,你做的这一切是为了你自己,而不是为了他们。
对峙前,请确保你满足这4个基本要求:
1足够坚强,能够应对父母的反驳、否认、责难、愤怒等消极情绪
2有充分的支持体系帮你对过对峙前、对峙本身和对峙后三个不同阶段
3练习使用非辩护性回应(尽可能的化解过激情绪)
4改变观念,不再继续为儿时所遭遇的痛苦经历承担责任
你可以写信也可以面谈,但不能保证会有一个好的结果。但这一行为本身就代表着一种成功,能让你与父母建立起一种新的相处模式,也能让你直面曾经的痛苦。
苏珊·沃福德最初的、最后的目的都只有一个,那就是让“中毒”的成年人可以重新界定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重建全新的自信和自我价值。更重要的是具备能让自己重新幸福起来的能力。
也许你的父母并非上述案例中那么极端,但是也曾或多或少让你的自尊心受损,直到成年后仍心有余悸,无法摆脱。更多的时候他们会说不是故意的,但这并不代表他们没有伤害到你。
《原生家庭》是一本策略性的书,它能帮你进行自我疗愈,摆脱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最重要的是,它能为你带来自我救赎的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