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一本书》阅读手记

作者: 乐宝麻麻 | 来源:发表于2017-10-23 11:27 被阅读49次

《如何阅读一本书》是美国作家 莫提默·J. 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对于阅读的一本引导书,全书从阅读的四层境界分类进行介绍,将阅读分为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

基础阅读是我们在上学的就基本完成的阅读能力,换句话说,能看书识字也就基本上有了基础阅读的能力。

检视阅读,这在作者看来才是真正阅读的开始,也就是用最少的时间了解书的主旨思想或者主题内容。作者把检视阅读分成两个步骤:一是有系统的略读或粗读,也就是通过“书名”,“副标题”,“序言”,“目录”,“索引”来了解书的大概内容;二是粗浅的阅读,也就是快速的读完全书,在遇到不会的章节内容时,不要停顿,也不要查资料,直接忽略掉,把重点放在自己看得懂的地方。

分析阅读由十一个阅读规则构成。规则一:对阅读的书籍进行分类,你读的书是小说类还是论说类,论说类里又可以区分为理论类和实用类;规则二:用一个或几个句子来概括全书;规则三:列举书的重要篇章,并说明这些篇章如何构成全书的整体框架结构;规则四:了解作者要解决什么问题;规则五:找出书中最重要的单字并理解单字在书中的精确含义;规则六:圈出书中最重要的句子并找出其中的主旨;规则七:通过找出关键段落或阐述设法构建全书的基本论述;规则八:找出作者的解答;规则九:在评述书之前确认你已经了解了作者的观点;规则十:不同意作者的观点时,要理性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规则十一:发表任何评论前,要有理论依据。

在分析阅读的部分,除了介绍了十一个阅读规则外,作者还就不同类型书的阅读方式进行了引导:

1、实用类的书:分辨是不是好书的办法是作者是否提出了合理的可执行的,并且效果可检验的方法;实用类书的关键不是读而是行动。

2、想象文学:不要抗拒想象文学带给你的影响力;不要去找共识、主旨或论述。

3、小说、故事:全心全意的快速读完。

4、史诗:主动、集中注意力地阅读;一个认真的阅读计划绝对不能缺少这类史诗。

5、戏剧:需要运用想象力,假装看到演出的实景。

6、抒情诗:一是要一口气读完,不论你觉得自己懂不懂;二是重读一遍,并且大声读出来。

7、历史书:一是明白真正发生过什么,二是分析这些历史对现在和未来的意义。

8、传记和自传:阅读时要保留更多的怀疑。

9、新闻:擦亮你的双眼。

10、文摘:好书需要我们再去阅读全文;一般的书籍可以更快地了解资讯。

11、科学和数学书:更主动,更全神贯注,最好拿着笔做一些简单的笔记。

12、哲学书:积极主动地思考,像哲学家一样论证你的观点。

13、社会科学:运用到更高境界的阅读方法——主题阅读。

主题阅读首先需要确定你的主题和计划阅读的书目,然后找到相关章节、构建你自己的术语体系、整理清楚你所需要解答的问题、界定和确认议题、分析讨论。主题阅读的要点是保持客观立场并有效使用主题工具书。

这本书已经是第二次阅读了,但是依然对自己的阅读有些启示:

1、要学会主动阅读。主动阅读的在这里有两个含义:一是主动学习的概念,在如今碎片化阅读的时代,被动阅读已经成为“手机党”不可回避的方式,这同样的时间内,选择什么进行阅读是迈出你主动学习的第一步;二是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有效思考,其实此前我也算是读过一些书,但是读完能记得的很少,最近听赵星老师的写作课时,她提到她读过的书她都能记住,我自己脑补了一下,立刻发现了自己的差距,这也是我把《如何阅读一本书》翻出来重读的重要原因。

2、要有选择性的学习。有选择性的学习也有两个含义。一是选择“好”书进行阅读。2010年8月5日,谷歌一名软件工程师连内德·泰切在博客上发帖,谷歌图书搜索通过计算机算法搜索出世界上有1亿2千9百多万册书。七年过去了,现在的书到底有多少本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比这个数字有很大的增加是一定的。如此“浩瀚”的书海无论是谁也无法读完所有的书,这么多书良莠不齐,要有自己的判断标准才能在茫茫书海中找到自己合适的那些本。二是阅读不能让自己停留在舒适区。换句话说,你只读自己能看得懂的书,你自我提升的速度肯定不快。

3、要回顾总结。读书的数量和质量在阅读这个问题上如何平衡是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但是无论读书多少,要提高阅读质量,你的书单中的“好”书一定需要回顾和总结,这里又会有另一个问题,就是读书需要做记录或者写读书笔记。就我自己的体会来说,当你写读书笔记的时候,你会下意识地对书中内容进行思考,这和单纯地记录下来有着明显的区别。你在写读书笔记过程中的心得,才是让读书真正“内化”的过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阅读一本书》阅读手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cvou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