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文学选题的意义及其策划
北京文学社长、执行主编、著名作家 杨晓升
(现场记录整理,未经本人审核)
开场白:介绍《北京文学》与湖北作家的渊源,多年来与很多老作者结缘,如:著名作家方方、陈应松,谭岩获过《北京文学》短篇小说奖,胡雪梅、宋小词等都我们刊物上发表作品。(《北京文学》的稿酬相当可观,属于国内大刊第一梯队。)
湖北作协每年举办高研班活动,对发现、奖掖文学新人不遗余力,我也是多次来与大家学习交流,两个月前《长江丛刊》在五峰就举办过改稿会。虽然我业余时间也写小说,不过虚构类文学讲的人太多,我就讲讲报告文学。
一、报告文学的文学地位问题
报告文学在文学期刊中的地位有不少争议。首先是口碑与受众,小说作家有一种天然的优越感,觉得报告文学的文学性较弱。在市面上,众多的市场化报纸,更多的版面是纪实类文学,其实也就是更广义的报告文学。比如发生社会性事件,你肯定会冒出“这是真的吗?”的念头,这个用报告文学来写肯定更迅速,读者也会买账。
真正意义上的报告文学太少了,直面现实、直面人生,抨击假丑恶的作品太少了。在1989年之前,优秀的报告文学很多,改革开放第一个十年经历了黄金时期。后来有企业家花钱写广告性质的,另外写报告文学的作者自身素质欠缺,极大败坏了报告文学的声誉。不过,无论怎么争论,都没有跳出“文人相轻”的怪圈。其实,外在标签并不重要,关键看文本,说到底要抓作品质量。文体没有优劣之分,只有作品的好坏。
好作品能够使质疑的人闭嘴。文人相轻完全没有必要,文坛之大足够容纳每个作家进行各种文体写作。
作家的脾气永远不要大于本事,但作家的胸怀要永远大于本事。
有人说,报告文学就是“报告+文学”,不知哪来的逻辑!还有人说,报告文学没有深广的传统根基,可问题是,互联网也没有所谓的深广根基呀。(只要有生命力就是好东西嘛。一代人有一代人之文学,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报告文学作为现代文学一支,自有其生命周期,不是报告文学看似没落了,而是“非虚构”兴起,或说别的什么叫法,以新面孔亮相——《中国在梁庄》《五十四种孤单》等。)
报告文学创作投入成本太高了,尤其是干预生活,揭示社会矛盾的,作家如果把握不好,可能会吃官司,也许还有政治风险。必须有七分采访,三分写作,而且收益不见得高。在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很少有人投入这个类别的写作。
至于称谓问题,报告文学、非虚构文学、纪实文学、传记文学等,我觉得不妨遵从鲁迅文学奖的分类——就叫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是什么?她是用文学手法对社会真人真事以文学语言、情感抒发进行创作的作品,如徐迟《哥德巴赫猜想》。
二、报告文学在人类发展史的意义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奖金折合750万元,在北京三环内也就普通两居室。我曾在《北京文学》发起讨论“寻找文学的意义”,最后我在微博总结几条:1、文学是倾诉表达作家思想情感的最佳方式;2、文学能让你获得一定程度心灵自由和自尊;3、文学能让人留下生命印记;4、文学最大限度地延长事业,写作不受年龄和官阶等因素限制;5、文学给予人们美的享受和启迪。如《史记》《唐诗三百首》。有了文学艺术,人类历史才是生动多姿的,色彩斑斓的,辽阔深邃的。
报告文学在人类发展史的重要作用。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王石、房树民《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卢跃刚《长江三峡:中国的史诗》,赵学儒《圆梦南水北调》等。
当代中国处于史无前例的伟大时代,比近代历史上任何时代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如,互联网经济、高铁、快递、共享单车。比如:我女儿说,在华盛顿生活没有北京方便。我原来还怕她出去后不想回来,现在才知道这担心是多余的。在北京,可以半夜三更叫美团外卖。(现在四五线城市都可以了,走到穷乡僻壤都可以支付宝、微信支付。必须感谢马云式快捷支付,感谢马化腾式克隆技术,反正要感谢姓马的家伙,尽管他俩当年作为屌丝找对象困难,如今却让普罗大众拥有撩骚神器。)
当然,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期,也有派生很多社会矛盾,如:仇官仇富、郭美美事件、城管、拆迁等。资源占有、特权与非特权,尤其是干部选拔体制带来诸如此类的问题。
伟大时代有理由造就伟大文学。作家有理由成为记录时代的先锋。而报告文学具有先天优势,她可以快速反应、直观集中,也可以体现理性深度,具备文学感染力,表达对社会的关切,等等。
三、报告文学的题材问题
一句话,题材决定成败。夏衍《包身工》已是现代文学经典,理由《扬眉剑出鞘》,赵瑜《马家军调查》,朱晓军《天使在作战》等。无不在读者中产生深远的影响。
(感兴趣的问度娘,不久前,《马家军调查》当年被删掉的兴奋剂章节重见天日。我还记得小时候,1990年代有个叫“中华鳖精”的东西,马俊仁说什么“王八提取物”提高弟子成绩。后经曝光,哪里有什么鳖,全是合成的糖水。这个东西也别人戏称为:”一个王八养活一个厂“。仔细想想,王八爬的这么慢?怎么会提高长跑队员成绩?)
报告文学具有启示和指导意义,要对题材内容进行梳理,慎重审视作品题材的意义,要有更开阔的视野,及时捕捉社会背景下的典型,要有高度的概括力和较强的创作力。
可以说,报告文学就是题材决定论。
四、报告文学该如何选择题材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新时期文学风起云涌,多数期刊都会刊发报告文学,后来因种种原因少了。《北京文学》创刊于1950年,历任主编有老舍、赵树理、杨沫、浩然、林斤澜等。发表过很多著名作家的处女作,如汪曾祺、陈建功、张洁、刘恒、余华、张辛欣等。
我们设有“现实中国”栏目,刊物要办出自己独有的特色。当时有深层次背景,作家有疏离现实生活的迹象。这个栏目就是想激发广大作家,关注中国热点事件、人物,直面现实人生,体恤百姓情感,讴歌真善美,鞭挞假丑恶。
“现实中国栏目”选稿标准:选材有新鲜感,文字有深度和感染力。早已成为《北京文学》品牌栏目,虽然每期只发一篇报告文学,我们刊物却被誉为报告文学新重镇。当然,报告文学作品基本都是策划的,写这个不能跟生活脱节。如,中小学生性教育。《天使在作战》写到医生收受红包,不断损害患者利益,揭露医疗腐败,引起广泛影响。莆田系医院,医患供求矛盾。关注空巢家庭,老人与孩子不在一起生活,孤寡老人死了没人知道,臭味熏到邻居,这才报警。再譬如,叶多多《一个人的滇池保卫战》,十分悲壮,感染力很强。通过作者直接的追踪调查,激情地报告生活在滇池边上的农民张正祥,以自己坚忍不拔的精神,勇敢地同很多只顾团体个人利益,而不惜毁坏滇池周边生态环境、严重污染滇池的人和行为作殊死斗争。表达着一种有关全局以至人类命运的大主题。
要想写好报告文学,建议找一个小点的,新鲜的切入点。
举个例子,汶川大地震时,面对突发灾难,一般作家都进不了灾区采访。我对新华社记者朱玉使激将法,他在现场抬受难者遗体,在我的再三请求和沟通下,他放下心理包袱,接受写报告文学任务,写出了《天堂上的云朵——汶川大地震那些刻骨铭心的记忆》,后来又写了《聚焦地震中国》。
报告文学作家应有的素质:要有大情怀、大境界、大追求。作家的选择和担当,如果只看到钱,人格和品质就变味了。找准目标、制定计划,有所为和有所不为。
刘庆邦在鲁迅文学院讲课时说,作家之间比拼,最后比的是毅力。
一个作家如果著作等身,但是读者记不住你的名字是可悲的。
中国作协入会更看中在知名文学期刊发表作品。我是评委会成员,当初提出这个建议。自费出书没什么参考价值。(所谓的著作等身是很可疑的,如果经济条件好让出版社赚点钱也无妨,如果砸锅卖铁自费出很多本,不仅是悲哀的,也是可耻的。)
最后,我有个忠告:作家要尽早选择写作方向,对于每个写作者来说,你的能力与所长不尽相同,要有自我评估,如果有合适的报告文学题材,不妨试一下。也许比你写小说,出来得更快、影响力更大!
记录人:程文敏
注:括号内乃是眉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