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与文友汇征文。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古往今来,对于书信的别称有许多种。从小喜好古诗词的我每每在古诗词中徜徉的间刻看到它们,总是心生欢喜,总是会有莫名的感动。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平常哪怕我们不写字的时候,只要看到它们仿佛都能从那密密行行中透出书香气来。眼前仿佛就像看到一封封饱含酸甜苦辣,离合悲欢,人世沧桑,充满了时光味道的信笺在历史的时空中,岁月的长河上缓缓飘过。
也时常感叹我们灿烂的华夏文明,感叹我们充满智慧的先人们是如何创造出这样美好的词句来。它们或承载着深情思念,或充满爱国情怀,或诉尽思乡之情。有对壮志未酬的遗憾,有对民间疾苦的同情,还有对远方亲人家国的思念。
它们的别称有许许多多。譬如常见的有函:如公函、如信函;有书:如书信、手书、帛书;有笺:如花笺、锦笺、华笺,笺本意是指写诗写信时用的纸张,引申为书信;有尺牍:古代书写用的竹简,形状窄而长,像尺,故名。有尺素:在人类还没有发明纸张的时候,人们用绢帛来写字,通常长约一尺,故名。
最为生动的是“鸿雁”二字。出自《汉书,苏武传》,是个非常有意思的典故。此处截选原文中的一段文字以说明:“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据记载,汉武帝时候,苏武被匈奴拘留在北海苦寒之地多年。汉朝派使者要求释放苏武,然而匈奴却谎称苏武已死。这时有人暗地里给汉使者出了一个主意。于是使者对匈奴说:汉武帝在上林苑射下来一只大雁,雁足上系着苏武的帛书,证明他还活着,只是受困了。这样,匈奴单于只好把苏武放了,让他回到汉朝。
所以从此以后:鸿雁传书”的故事成为了千古佳话。"鸿雁”一词也就成了“信差”的代名词。而后由“鸿雁”又衍生出许多诸如:雁足、雁帛、雁书等。
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被改成了歌曲《月满西楼》,由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老师演唱。这一首歌我一听就听了十几年,每回不仅仅沉湎于廖老师磁性动听,情绪饱满的嗓音里,更是沉湎于那充满古典韵致,隽永别样的词句里。
短短的一阙词里有两处都出现了与书信相关的别称。一处是“云中谁寄锦书来”的代表书信的“锦书”二字, 一处是“雁字回时"的代表信差的“雁”字。词句中明月已满圆,人却未团圆,词人想念丈夫赵明诚,她惦念着他的归期,盼望着丈夫寄的锦书的到达,于是遥望天空引出对鸿雁传书的遐想连篇。于是让身为今人的我们每每倘佯在那独具古典魅力的诗词国度里欲罢不能。
关于“尺素”二字在诗词中的应用也非常有意思,通常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雁传尺素,一种是鱼传尺素。苏武牧羊里的应该属于雁传尺素。而鱼传尺素在诗词里的应用要更为广泛些。
鱼传尺素的典故来自于《文选·乐府古辞〈饮马长城窟行〉》中:“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上竟何如。上有加餐食,下有长相忆。”诗中主要写的是妻子在家中对远守边疆的丈夫的思念。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描述了收到丈夫鱼传尺素书的欣喜情景。
古人把信写在一尺来长的绢帛上,然后把它夹在两块雕刻着鲤鱼形状的两块木板之间以方便投递,这就是“鱼传尺素”的由来。而雕刻着鲤鱼的两块木板也成了“信差”的代名词“双鲤鱼”。频频在古诗词中出现。
譬如:秦观的《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岑参的《敷水歌送窦渐入京》:水底鲤鱼幸无数,愿君别后垂尺素。
李白的《赠汉阳辅录事二首》:汉口双鱼白锦鳞,令传尺素报情人。
再说说“花笺”中的“桃花笺”,也称"薜涛笺”。薜涛本是唐代著名女诗人。其父为宫廷乐官,安史之乱入蜀逃避战祸,定居成都,她幼年丧父,生活无着,落入娼籍。后来退隐于成都西郊之浣花溪。
浣花溪之人多以造纸为业,薛涛看那些纸的门幅过大,不适合自己作小诗用,就让那些匠人裁成小块,她又特别喜欢红色,就用胭脂掺水染色,制出红色的小彩笺,题上诗句,赠给那些她认为相宜的人。当时的人们莫不以得到她的“笺”为荣,因“笺”为桃花色,故称“桃花笺”,后世人则干脆将其笺命名为“薛涛笺”。
还有被古今人们口口相传的晏殊的《蝶恋花》里的那句:昨夜西风惆碧树,欲上高楼,望断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这阙词里除了有“尺素”二字以外,还有“彩笺”二字。
另外出现在晏几道《鹧鸪天》里的“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 ”里的“花笺”。因此无论是“彩笺”、“花笺”、“红笺”、“锦笺”、“华笺”通常都是用作古诗词中人们写给情人的信笺。纳兰性德用一句词概括了所有,他在他的《采桑子》中说“拨灯书尽红笺也”。
古代诗词中用作书信代名词的除了以上几种,还有许多许多,数不胜数,大概说上几天几夜,写上几十万字也写不完。却偏偏引得愚笨才浅的我总想要写写它们,也总会萌生出要抒发这种情感的冲动。甚至恨不得穿越到古代去,尝试用鱼雁传书,尝试在绢帛,尺素,桃花笺上写信的那种感觉有多美妙?
而今日里,墨已入水,渡一池青花,恰是时候。
文中部分资料来自网络,侵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