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漫步苏州街头,“车让人”交规很是受用。
除了主干路大路口,一般的街口只有斑马线,没有红绿灯。行人要过马路,慢悠悠的走过去即可,机动车到了路口,都会自动慢行,等待行人通过后才驶过。
出租车上盛赞苏州此举,岂料师傅闻后义愤填膺,大诉不满。大概意思是,要不是罚钱罚分,没人愿意“车让人”。总有一些人,你让了他,他却慢腾腾,急死人。
我问了师傅,如果你是行人,你是愿意车让人还是不让人?师傅默言。
矛盾的产生是因为“车”和“人”代表不同的群体和立场吗?那开车人是否从来不会过马路,或者过马路之人从来不会开车?所谓“车”与“人”的群体,其实从来都是同一群人,只是身份在切换而已。有些人,开车时懂得礼让行人,让的心甘情愿,过路时知道车主礼让,过的心存感激,这叫自然切换,不忘初心;而有些人,开车让人,认为耽误己事,让的心存怨念,过路时走的理直气壮,过的肆意妄为,这算换身行头忘了自己是谁。
所以,有些人于喧嚣中行走仍能心静如水,平凡不平淡;而有些人,原本一团和气的日子,愣是天天心浮气躁,甚至怨怨艾艾,愁苦一生。
人生一场,一念天堂,一念地狱,说的大抵如此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