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3日晚上,东莞乐享分舵的3名拆书狂热爱好者,保持队形,分别拆TF3-1、3-2、3-3,开始大家以为是内部为了尽快过级而增开的周四场,只有内部人员自己参与。没想到还是有好多学习爱好者不畏严寒和路途遥远,慕名而来。让这个晚上的拆书更加有意义,更加有价值。
(现场拆书是一种组织学习的学习方法,而3-1、3-2是学习拆书法的拆书家们必须从1-1到3-3共九级的修炼必经之路,通过完成九级的通关,拆书家将掌握37种技能,来帮助其更好地成为一名学习促进者)
NO.1
首先开场的是我们通关3-2的新晋组织长老和二级拆书家——瑞云同学
主题:一次只爱一个,让你从容应对压力
带拆书籍:《方法总比问题多》
放原文:
一次只爱一个
这是1979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丽莎修女的理念。
特丽莎本是欧洲人,后来由于想“以爱心治疗贫困”,毅然来到贫穷落后的印度。她救助了4.2万多个被人遗弃的人,其中不少是很多人不敢接触的麻疯病患者。这个数字,在许多人眼中是一个天文数字。
在谈到如何能创造这一奇迹时,特丽莎说了“一次只爱一个“:
我从来不觉得这一大群人是我的负担。我看着某个人,一次只爱一个,因为我一次只能喂饱一个人,只能一个、一个、一个……就这样,我从收留一个人开始。
如果我不收留第一个人,就不会收留4.2万个人,这整个工作,只是海洋中的一个小水滴。但是如果我不把这滴水滴进大海,大海就会少了一滴水。
你也是这样,你的家庭也是一样,只要你肯开始……一滴一滴。”
在别人看来是不可能达到的目标,特丽莎却达到了。只因为她学会了将问题和压力分解,“一次只爱一个”地去做!
许多人就是由于恐惧压力,所以向难题投降。战胜难题和压力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善于把大难题化作小难题;将大的压力,分解为小的压力。
大大的苹果:
1)看了这个片段,再看瑞云的演绎和学习者们的学习运用,我不禁要为她的选片段能力赞叹。这个片段要是我看到,肯定觉得太浅显,没东西可拆,然后就跳过去选更复杂的拆页了。但是她给出的学习目标、量表题以及A2A3都很有实践价值,这是一种以小见大的功力,我也应该在以后的选片段中刻意锻炼这种做法。
2)到了2级之后的拆书平台,我除了对知识点讲解本身注重外,更关注拆书家本身在台上的诠释、引导与应对的表现。拆书帮,一个学习者的“江湖”,瑞云细雨春风,亲和淡定的风格,让我想到一套武林绝学——你是不是猜到了?太极拳?错了!是化骨绵掌~开始被击中时,没有啥感觉,但当量变引起质变,思考的积累堆积后经A3现场演练后,想法和灵感喷薄而出。来来来,我换一边脸,瑞云你再来一掌~
不确定辣不辣的洋葱:
瑞云的I部分针对“一次只爱一个”这个概念进行讲解,得出“是指在面对复杂繁重的任务,感到压力很大时,能够将任务进行拆解,并根据轻重缓急,制定好完成计划,达到将压力分解的目标。”这样一个解释,之后给出的HOW就是从分解任务,排序任务,逐个击破的角度来给出步骤。学习者也能很清晰地完成演练,并能个自己的时间管理得到不少的加分。从这个点来说,本次拆书是有效果的,有价值的。
但是,我对原文却有不一样的理解。原文并没有提到分解任务和排序,这到底是原书的上下文提到的,还是瑞云自己的想法呢?不管怎样,我看了这个原文,觉得这个片段讲的主要是心态问题,而不是方法问题。“一次只爱一个”,就不会被难度和压力吓到,进而不会影响原有能力的正常发挥。所以原文的关键点在于压力的心态变化过程。同时,怎么分解任务,怎么排序,这个原文都没提到,应该不是它的核心观点。综上,从这个点来说,要是我来拆的话,我的I部分应该是就压力的心态应对的变化过程来做对比,从而推导出“一次只爱一个”能更好地应对困难,是源于对压力和恐惧感的正确认识。再给出如何作自我心理调整的一个HOW步骤。
现场也有小伙伴提出,瑞云给出的四步骤,第一步给自己打鸡血是最重要的,因为这个决定了你是否能正确面对压力和恐惧感。这也符合我的看法。
虽然说一百个吃瓜群众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但买了入场券看了剧的观众和路过吃瓜打酱油的群众对哈姆雷特的理解层次应该会显著不同,讲给我们听给我们带来的收获应该也有差别。我的观点是,如果能更好地抓住文章的内核,那么拆书释放的价值会更加高能。
NO.2
第二个出场的是我们TF3-1的优质潜力男——小华同学
主题:强势开局,职业生涯第一阶段
带拆书籍:《远见》
我一看到这个主题就想到小华是不是要接下来还会推出“第二阶段”、“第三阶段”。。。。。。这是要追剧的节奏啊~
放原文:
第一阶段:加添燃料,强势开局
职业生涯前15年的唯一目标就是为接下来的两个阶段打好基础。第一阶段不仅要有耐心,而且要不断行动,为之后收获果实播下种子。这是初出茅庐的时候,是找到自已的长板和热情所在的时候,是树立良好工作习惯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这是储存职场燃料的时候。很多人都没有花足够多的时间尽早建立起自己的技能、经验和关系,因此在本该变得最有趣和回报最大的职业生涯的中间阶段就丧失了动力。
第一阶段是探索和弥补自身短板的时候。如果你是个糟糕的演讲者,那就去参加相关的培训课程。如果你对待团队成员过于强势或弱势,那就去参加领导力培训。学习要比纯粹的成功更重要。有时跌倒并不可怕,只要你能吸取教训,并将这些经验加以利用就行。
苹果:
1)一开始,小华就抛出了一个金句来预防异议——“我今天带稿,脱PPT”,把大伙都逗乐了,真没见过如此“XXXX”之人~ 不过人家小华是有原因的,这不,拆完就赶紧奔回去加班了。
2)讲解风格上越来越自如,概念阐述也不像以前略带生硬,带着一副“在缺乏准备下还能让你看不出我缺乏准备”的神态(简称脸皮越来越厚了),紧张?不存在的。
洋葱:
作为前资深游戏选手来说,“强力开局”这个词我非常熟悉和喜欢。通常要强力开局,就要有一套非常精细的流程,包括出几个农民、带什么装备出门、起手拿到什么样的牌型组合。。。好吧原谅我扯远了,说回小华同学的“强力开局”,“强力开局”本身是一个结果,小华用了三个例子来对比讲解什么叫强势开局,我当时听的时候有些不太明白。后来注意到原文的标题,强势开局前面还有一个“加添燃料”,原来其实小华讲的是让我们要注意在第一阶段“加添燃料”。
虽然都是一个意思,但是关键词没找准,会让学习者理解的难度加大,所以我觉得这个“捉字虱”是有必要提的。
NO.3
最后出场的3-3的就是我啦,木门,一个被犯罪份子耽误的好学青年,一个喜欢深度思考到忘记接孩子的👮
主题:拆解习惯回路,用核心习惯打造成长之路
带拆书籍:《习惯的力量》
放原文:
我们大脑中的这个过程是一个由三步组成的回路。第一步,存在着一个暗示,能让大脑进入某种自动行为模式,并决定使用哪种习惯。第二步,存在一个惯常行为,这可以是身体、思维或情感方面的。第三步则是奖赏,能让你的大脑辨别出是否应该记下这个回路,以备将来之用。
慢慢地,这个由暗示、惯常行为、奖赏组成的回路变得越来越自动化。线索和奖赏交织在一起,直到强烈的参与意识与欲望出现。最终,不管是在麻省理工学院的实验室里,还是在你家院子的车道上,习惯诞生了。
奥尼尔处理婴儿死亡率的经历,表明了核心习惯带动改变的第二条路径:打造能促成其他习惯蓬勃发展的架构。在婴儿死亡率案例里,改革老师的大学课程,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最终影响到偏远地区女孩所受的教育,以及她们怀孕时是否营养充足。而奥尼尔驱使官员们继续调查直到他们找到问题根源的习惯,也极大地改变了政府对与婴儿死亡率相似的其他问题的思考方式。
同样的事也发生在人们的生活中。比如说,20年前,传统的观点一直认为减肥的最好办法是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医生会给过胖的病人制订严格的节食计划,让他们去健身房健身,还要参加定期的甚至每天举办的咨询讲习会,通过以爬楼梯代替搭电梯改变他们的日常行为等。这种想法认为,只有彻底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才能改变他们的坏习惯。但当研究者去了解这些方法的长期有效性时,发现它们都行不通。病人爬了几个星期的楼梯,但不到一个月,他们就觉得麻烦了。他们开始节食和参加健身,但当初的热情消磨掉后,他们就会像原来一样暴饮暴食,待在家里看电视。所以一次性做了太多改变,结果往往是很难坚持下去。 接着,在2009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资助的一组研究人员发表了关于一种减肥新方法的研究。他们召集了1 600位有肥胖问题的人,让他们每周至少有一天记下自己吃的所有东西。
开始时这很难保持。被试者不是忘记带上他们的饮食记录本,就是吃了零食后忘记记下。但慢慢地,他们开始每周一次记下他们的饮食,有时甚至记得更频繁。很多参加者开始每天都记录自己的饮食,最后这变成了一个习惯。然后意外的事情发生了。他们开始留意自己的记录,并发现以前没注意到的行为模式。一些人注意到自己总是在早上10点吃零食,于是他们就在桌上放一个苹果或者香蕉作为这时的小点心。还有人开始利用他们的记录去制订新的饮食计划,正餐时吃计划里写下的健康餐,而不是冰箱里的垃圾食品。这些都不是研究人员让他们做的,研究人员最初只是让他们每周一天记录自己吃过的东西。但记录饮食这个核心习惯创造了一个架构,使得其他习惯得以形成。研究进行到第六个月,那些每天作饮食记录的人比其他人多减了一倍的体重。
一位参与者告诉我说:“一段时间后,这个饮食记录进入了我的脑子里,我开始以一种不同的方式考虑饮食。记录的过程为我建立了一个新的系统,让我不用一考虑食物就感到沮丧。”
我这不叫苹果,叫自卖自夸的瓜:
1)渡劫之战,为啥我没有往常的紧张捏?也许因为经历了前两次拆书准备不充分反而激发了自己超常发挥的潜能,所以这次稍微准备时间比较充裕后,已经能老僧坐定,泰然自若了。
2)前半部分也就是第一个片段的讲解中,我的引导与互动都感觉较之前上升了一个层次,之前的拆书中试图做这些动作的时候,我是像广播体操播音喇叭里的播音员一样,按照预定的八拍念完它;现在则变成了体育赛事的直播记者,能根据现场情况做出调整,并根据情节把听众逐渐带进状态。
3)PPT这个点获得大家一致好评,我要再次澄清一下:这个PPT有20%来自于我老婆,而且这20%是二八法则里面的那个20%!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她,我呈现出来的就是一团“哔”(系统屏蔽)。。。
自我反省的洋葱特别辣:
症状:虎头蛇尾
如果说前面像老司机一样带着大家拐了几个急弯,体验了一把轻松愉悦学习的旅程的话,那么后半段就把大家连同我自己都翻进山沟沟里了。第二个片段,首先是我的准备不足,没有脱稿导致对知识逻辑架构和衔接上把握不够好,本来偏复杂的内容就更难让学习者理清思路了。其次就是由于我对微行动学习这一技能点的不了解,期间出现了好多坑,一度不知道该如何跳过。导致最后时间差点就掐不住,相当狼狈。
把脉:拖延症来给我背锅
1)其实预备表周日就已经完工,到周四开拆有整整4天的时间准备,脱不了稿这是说不过去的事情,究其原因,总想着还有时间,不急,先把手头感兴趣,或者容易的活先干完,继续拖着,然而时间不会告诉你,你明晚值班会很嗨很忙,你后天还会加班,好不容易回到家了,儿子还会萌出血地吸引你去跟他玩。。。
2)而微行动学习呢,我对它缺乏足够的重视。看了几篇简书,几篇实录,贴了个模版在预备表上糊弄师父,就想着自己能够大吉大利今晚吃鸡?图样图森破!那衣服!
抓方:要事第一,考虑细节
1)即使时间还很充裕,重要的事情也要提前安排,并且设置两条安全线,确保意外不会打乱计划。预备表写好后就要当天找最少两个时间段给人讲解,讲解是最好的记忆。没有陪练,对着儿子床头的泰迪熊也要练上!
2)微行动,如果我要引导大家说出认为三步中哪一步是最难的。那么就要准备三套方案,分别对应学习着选择任意一个选项。像写小剧本一样把他们可能回答的方向都用思维导图列出来,再对应我如何用新技能“提问式回应与反馈”。这样把路上的坑都提前磨平了,学习者就能自己开车,并顺利抵达解决方案的目的地了。
后记:
拆完后,心里面两个小人在打架,叫“虚荣心”的小子说:真希望能顺利通过评审啊,一次性通过就是分舵的第四名三级拆书家了,后面是广阔的平台,诗和远方,还有星辰大海!
叫“成长性思维”的小子说:老实地面对现实,没拆好就是没拆好,你还不具备三级拆书家的水平,不过的话,你还有多一次练习和打磨的机会,多在这里踩坑,你将来成为三级拆书家之后才能走得更稳。重新来吧,反正全国三级拆书家的编号现在是257号,250已经抢不到了,短期内没啥吉利的数字,不如咱拆多几次等288吧?
我决定把这两小人都绑起来,装进盒子里,交给我最敬仰和热爱的崔律美美哒评审处理。
以上。
摄影师柱恒哥哥辛苦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