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娜丽莎的微笑》是一部标准的女性主义电影。尽管某些地方剪辑的有些仓促,尽管除了茱莉亚·罗伯茨以外,其他角色略显的有些脸谱化,但这仍然是一部好电影。贝蒂在结尾为凯瑟琳的三句评语基本上可以速写这部影片所表达的东西,“超越传统,超越界定,超越想象。”(请注意这里用的是beyond)这三句话蕴含着十分具有启发性的意义。
茱莉亚饰演的凯瑟琳是一位时而清楚时而模糊的人物。这也预示着本文的编剧对于女权主义的态度,在追求真理的同时,从不回避困难。这是这部电影最大的亮点,所以它可以启人思考,而不是灌输思想。
凯瑟琳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性,我们在她身上既可以看到公共知识分子的坚毅,又可以看到女性的柔弱纤细;她既可以在美国最保守的课堂上向传统宣战,又可以在被欺生之后默默的难过或者躺在那个自作聪明的自卑男人的怀里央求他讲一个胡编的英雄事迹。前者是她的可敬之处,后者则是她的可爱之处。而真正使得她卓尔不群的,则在于她一遍又一遍的发问,“那意味着什么?”。她是一位发问者而不是回答者。
韦斯利女校所禁止的固然有女权主义,但更多的禁锢的是自由。凯瑟琳很刚强,但并不霸道。她眼里不容沙子,拒绝了两个爱他的男人,但却尊重琼的选择。她的确是一位漫游者,不想被别人束缚,却也绝不会去束缚别人。
如果我们的视线只被紧紧的绑在凯瑟琳一个人身上,那么我前面所说的编剧的态度就很难被完全的把握,这部电影的性质更多的是描述性的,它给我们展现了一副及其生动的女性群体画,而凯瑟琳的思想就像是一滴全新的化学制剂,在不同的人身上产生了不同的反应效果。我想不会有人会去走与她完全相同的道路,即使是和她最相像的杰斯丽。然而现实终归还是现实,尽管凯瑟琳慷慨激昂的呐喊之后轻轻的走开。但是故事却远远没有结束,骄傲的杰斯丽会不会受到男权社会的报复?怨怒而又欲罢不能的贝蒂是否会再次在某个男人手里受伤?康妮的爱情若是遭到世俗的阻挠该怎么办?还有琼会不会是下一个贝蒂?这一连串的问题这都是凯瑟琳都没有想过的却也不太愿意去想的,尽管那早已不是鲁迅反问“娜拉出走以后该怎么办?”的年代。
因为不管那位自由主义者的呐喊多么的响亮与振奋,也无法掩盖他背后的那个柔弱女子的悲情哭泣。
这些泪水来自何方?也许是作为男子的我永远也无从知晓的。就像《巴别塔之犬》中的保罗永远也不可能理解露西一样,即使是她的死因。有的时候我在想,女权主义到底为女性带来了什么?难道只是带着面具骑在我们身上做爱的权利吗?还是一种距离的真实感,一种让那个爱她的男人想要触摸到她的脸庞帮她擦掉眼泪而不可及的距离的真实感。或许,凯瑟琳的漫游只是一种客观上的智取,否则她所得到的可能只是保罗与露西的结局——两个被撕碎的人。
或许自由真的需要给爱多一些机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