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年过去了,公司经历了很多很多变化,市场的股价,一些不好的舆情事件,不过好在年底暖心计划让新的一年来的更温暖。
奶奶辈的人问:“你对这个社会有什么贡献吗?” 好像没有做什么贡献... 但也没有让社会变差吧。
作为普通的打工人,太大的事情管不了,先把自己的事情做好,“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齐天下”,从穷到达,回看今年,Flag完成了吗?有什么变化吗?油腻了还是老样子? 有遗憾吗? 有成长吗? 在新的一年刚开始,给过去画上一个句号吧。
21年在做了什么?
Flag?
回顾当时的计划做的,也不能说只是喊一喊,是当时有这些想法,但是描述的很模糊,没有持续的跟踪、更新完成情况,任由其发展,和最初的版本记录下:
整体做的很差,不确定的成长... 想一想人生能有多少个一年,对设定目标上也要有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才行。。
做到的:
- ✅身材有保持6块腹肌,也点亮了新技能;蹦床前空翻、后空翻; 单手引体;倒立俯卧撑 ,毕竟没事就去运动,单纯的习惯,好像这个Flag没有挑战。
- ✅了解买房:房子是搞了下,公司给了房票,然后去摇号,了解了买房的流程、在关注最新开盘和杭州楼市的信息。 房子上是很积极,估计比想象中的入手快,22年看能不能摇中满意的吧。
没做到的:
-
🔲10篇文章 笔记做的很少,思考不足,四肢发达,头脑简单;
-
🔲100个模型,笔记中记了很多, 但是脑子里没有记住,没有用起来。
-
🔲连接能力:太模糊,而且没怎么出去玩... 社交上没什么改变。
-
🔲驾驶证&车: 考了科目一,后面距离太远不去了,不懂车,也没买车。
-
🔲技术能力&业务思考:任由其发展,做事上有变化,但只是感觉,没有量化。
意外的:
- 武侠,变成了金庸粉丝
- 吃:关注一些必吃榜单,去探店...
有什么变化?
问老婆:你觉得我在21年有什么变化吗?
答:变得会享受生活了;之前主要关心自己的工作,其它的事情都不关心,然后现在看武侠小说,还去找一些美食,开始关注更多的事情了。
享受生活,也许是一种放纵,不注意的话会让自己的内在变得油腻无聊,希望不要有这种趋势... 需要享受生活,但能在生活中有更多的新的发现新的店、新的玩的、新的想法,可能是更快乐的一件事吧
个人觉得自己核心的变化:更加关注和自己、和身边相关的比较实际的东西; 就是一个意识变化的过程,不会让人变得特别好,也不会变得很差,就是常规的改变;
实际的东西是身边的事情,哪里有吃的?哪里有玩的?自己最近工作怎么样,最近遇到了什么事;之前是关注书本上的方法论书籍,做笔记,但是实践少。
-
生活上丰富:之前觉得吃饭吃饱就好,现在会尝试一些不同口味的食物,金庸古龙武侠刷了几十本,记住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侠客,浪子。 生活丰富,其实人年龄增长都会经历这些,但是没有从生活中发现更多的细节。在《一年一度喜剧大赛》里面很多从生活中很小的事件中发掘的故事,特别有趣和搞笑,真的很佩服能从生活中发现细节的人,我想可能需要热爱生活,和对生活有深刻的思考吧,这是需要学和做的。
-
关注方法论到关注一些实际的事情:之前是看一些工具书,影响力,思考力,学习力等等,有用,看多了发现其实都差不多,另外现在也忘了,没有做也没什改变? 我现在的老板说自己不怎么看书... 书是用来参考的,有谁会去翻一本字典看,重要的还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训练自己的套路和方法。 看书是其中一种方法,也有人可以通过事情锻炼,最终都是要在不断的重复做事情过程中调整自己的动作,最后越来越熟练,然后做事情就有套路了,看到的就不仅仅是事情本身,就是有结构的,不断调整自己的框架,然后自己就能积累。
-
记笔记变少:不看书,也不怎么学习了,而且思考这种东西,停留在脑子中,容易忘掉,也很容易让人觉得已经想过了... 但很多次想记下来,不想打开电脑,后面再去想,发现还是在同一个点上打转,也不见得想的很清楚明白。 想的也不清楚,最后当然也就不怎么进步了。
自己是有想要变得更好的想法,做的过程中,觉得自己的动作太僵硬了,参考旁边更厉害人的做事方式,对自己有些影响。好的影响就是关注实际的事情,实际的问题去学习,关注的事情也比之前多了; 不好的影响是光想,不做,不记,不能形成积累。 还有生活上吃喝玩乐变多了,也许这些可以给自己的思考提供更多的素材吧。
个人的问题?
回想整个21年,个人做事情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我觉得自己在凭感觉做事,凭感觉做事:是没有思考,没有明确的规划,做事情没有套路,没有结构,没有方法。随便做。
到陌生的城市怎么玩?凭感觉玩,想起来还有个同事,去找他玩玩... ;地铁站怎么出去,先朝前走再说,近视看不到路标,不带眼镜,容易走错。
吃什么东西?一会想吃这,一会想吃那;
凭感觉做事,可能很多人都会这样,我感觉XXX,很正常。放在生活中,对事情要求没那么高,凭感觉也没多大的影响,凭感觉无法就是走到犄角旮旯,或者走到新的风景优美的地方,对人没什么很大的影响。
如果是凭感觉学习,那就是也不知道自己要学什么,就如同21年的技术成长目标一样,太模糊了,想起来什么就学点什么吧。
那如果放在工作中,凭感觉影响可能比较大,凭感觉做,给人不确定感,事情做的对不对可能就是靠运气,有多个需求,我觉得这样做业务上应该会觉得不错... 不是,工作上我认为还是要去确定感更强;合作的人需要知道你正在做什么,事情的进度到哪里,有明确的掌控感,有文档约束,日期约束,不能凭感觉做。 上半年凭感觉做事情比较多,过去一直没有产品、运营、BU人手不足的时候,一个人搞项目,没那么多要求, 下半年开始和更多人合作,发现这样容易被投诉,也在改了,给人确定感,没有Suprise。
什么是不凭感觉做事情呢?
自己去吃虾,只知道吃的是虾,但是有人知道这是皮皮虾,还是对虾,还是虎虾,还是大头虾... 还能知道每种虾适合做什么菜好吃;
自己看武侠小说,就是那个人物牛逼,那个人物做了什么事情,但是有人就能从书中看书另外一个世界,人物和当下社会有什么联系。
凭感觉去健身,长时间也没什么进步,但有人想增肌就增肌,想减脂就减脂,控制的了自己的身体。
我觉得凭感觉做事代表对事情没有思考,只是看到了事情的表面,也没有持续的累加自己的经验,让自己丰富。不凭感觉做事情的人是有规划的,能看到更多的细节,是真的靠脑子在做事情。 就比如《一年一度喜剧大赛》里面很多的生活剧,他们就是没有靠感觉做事情,而是在思考怎么做事。
那要时时刻刻的脑子紧绷起来吗,不断想生活中的事情吗?
那肯定也不行,做不到,也抓不到重点是什么。
做事的套路,做事的结构,做事的方法,说的也许都是同一个东西,就是做事情有没有套路,脑子下意识的运用这些套路,不断的积累自己做事情的套路。 前期可能需要刻意训练,后面就是就是自然的去套用这些东西了;
用套路和感觉的区别应该是,凭感觉你不知道先后顺序是什么,用套路可以1234的去做,但是这个套路一定要适合自己,参考书本,不能生搬硬套。
中间对方法论有点失去兴趣,总觉得离生活有点远;到最后发现还是要积累方法论,积累属于自己适合自己的方法论。 这样才能思路更清晰,工作中给人确定感,到生活中可以试试,看看是不是更有趣还是更无聊。
2022怎么做?
趁春天还没来,种下种子;吸取经验,积累自己;
在公司待久了发现,我觉得深度思考是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
内部一些调研显示60+%阿里人的阿里同学希望能在新的一年里晋升成功,难怪晋升这么难。大家技术上差别很大吗?努力程度有什么很多的差距吗? 大部分同学都很努力,技术都很优秀,“都很卷”,那能让大家拉开差距的是什么呢?
表面看起来相似,但是内部的思考能力看不到,而也可能就是最根本的因素把。 他能洞察业务,我洞察不了;他能通过技术创新,我创新不了;
实现功能不难,难的是在业务、在技术上想的更深,想的更多?
问老板:怎么才能做到独立思考,深度思考?
答:看你平时有没有刻意的训练自己做这件事情,不断的训练养成习惯。
多关注实际的问题,不要硬搬书上的东西,书是用来当字典查的,结合实际问题去思考解决。
也不要太急躁,这是长期的过程,认真的做好手上的事情,多总结总结套路,也可以学习别人的套路。
自己当前的老板,在开始讲一件事,就会让人耳目一新,就是觉得不同于外面搜到的观点,但是又很有道理。比较会思考吧。
也听到一些其它观点怎么锻炼深度思考:它需要多输入,多输出,多实践,多复盘;
好像深度思考要做的事情就不多: 多刻意训练、解决实际问题;多输入,多输入,多实践,多复盘。
不断刻意训练:
-
多输入:读书?怎么读?和那些人聊?从哪里获取信息?
-
实际问题:能发现生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吗?有哪些问题?
-
多实践:有方法,有规划,有结构的做,不是凭感觉做;总结套路
-
多复盘:做的如何,总结分享。
那能通过设定KPI的方式训练思考能力吗?
比我厉害的人说不要太急躁,能提出这个问题一般代表想法还是还是很急躁。
不要急躁说一定要掌握那个东西,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长期的习惯,刻意的训练,聪明的训练,总结和思考;
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方式和方法,一定要自己去总结,有的人可能需要看书来锻炼,有的人可能是通过日常做需求不断的锻炼,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方式。
可以当成自己的目标,对自己总归还是有好处的。
毕竟也是一个摸索的过程,那就厂商给自己设置一些TODO,不断的更新这些TODO看自己能否有所提升,依据刻意训练输入,问题,实践,复盘... 继续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