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传—认知体系的价值

作者: dinksmall | 来源:发表于2019-06-30 00:54 被阅读3次

壹 商圣

中国人的信仰是个很有趣的事情,儒、释、道、基督、伊斯兰全不信却又全都可以在中国和谐共处。又如香港警察和黑社会都拜关公,那遇到警察去抓黑社会,究竟要关公帮那边呢?商人就更好玩了,既拜关公,也拜菩萨,还拜财神,大概是重情重义才能赚钱吧。历史上大部分商人真正拜的是被尊称为商圣的范蠡。范蠡是治国,经商都能功成名就而又全身而退之人。这样的人,对世界和社会的认知肯定有其独特之处,能让自己在不同领域游刃有余。

中国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步一步递进的,修身是放在第一位的。所谓修身也是提升自身认知和能力。今天来扒一扒范蠡的认知是什么,能不能给今天的我们一些人生智慧。

贰 范蠡的认知体系

春秋时代,各诸侯国问鼎中原时候,在东南沿海有两个蛮夷小国,吴国和越国。越王允常与吴王阖庐常年战争。突然有天,越王允常死了,传位给儿子勾践。

吴王阖庐听说越王允常死了,就发兵伐越。勾践找了一些死士,到吴国阵前,表演自杀。在吴国军队观看时候,偷袭吴军,吴军大败,吴王阖庐受伤,不久就死了,传位给自己的儿子夫差,并叮嘱夫差要为自己报仇。

此后三年内,夫差日夜练兵,为报仇做准备。越王勾践准备先下手为强,在夫差动手之前先伐吴。

在这次伐吴之前,范蠡和勾践有过一段对话,能看出范蠡的关于国家和组织的认知体系。

国家治理有三种情况

一是如何保持强盛;

二是如何转危为安;

三是如何有序处理政务。

这三点包含了一个国家所面对的各种形势,当然,公司治理也是一样的道理。那么在这三种形势下,范蠡认为如何应对呢。

为了保持国家的强盛就要效法天道,顺应于天(所谓天道指的是日月星辰运行规律,阴阳和谐共存的法则),强盛而不是过分自大;

为了处理国家危机,就要效法人道(所谓人道,就是人的自然本性和道德伦理,也包括人事人心的变动和社会运行的各种制度、规则);

为了有序处理政务,就要顺应地道(地理条件,对事物的评估预测)。

征伐一个国家的时机:

那就是在自然灾害,人祸内乱,制度崩溃三种情况下或者天灾和人祸两个出现的情况下都可以征伐一个国家。

如何保持一个国家的强盛:

    同样的道理,要保持一个国家的强盛,就要顺应天道、人道、地道。顺应天意,教化百姓,按自然规律治理人民,富足百姓,充实国库,整饬军备。

 叁 政治能力

在这种认知体系指导下,来看看范蠡是怎样指导越国在兵败于吴国之后顺利翻盘的。

先是,范蠡作为一个臣子的责任,劝说越王伐吴时机不对,因为吴国没有天灾人祸,越国如果挑衅主动发动战争属于逆天意而不顺人情。勾践不听,败于吴国。

兵败后越王问范蠡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办,范蠡建议这个时候国家需要扶危定倾,要效法人事。具体做法就是用谦卑的言辞,尊敬的礼节向吴王求和,如果吴王不答应,只好做吴王的奴隶了。派大夫种出使吴国,吴王夫差准备释放越王,被伍子胥劝说一定要灭越。勾践用重金贿赂吴国太宰嚭劝说夫差才得以被赦免。

之后,勾践卧薪尝胆,欲雪前耻。请求范蠡治国建议,范蠡回应说,这个时候应该采取地道,就是根据地理条件和自然规律,顺应自然,抚恤百姓,使百姓生活富足,国库充实,然后等待吴国出现天灾人乱。

越王请范蠡治理国家,范蠡回应外交和治军是我的强项,但是治理国家我不如大夫种。随后范蠡去了吴国做了两年人质。按照我们史书中看到,范蠡的才能在治国方面是没有问题的,只是觉得越王不可同富贵,日后会受到猜忌。而且,大夫种的才能也足以保证越国兴起。

下面是吴国和越国各自的行为:

越国:复兴过程中,先是隐藏备军,以免于吴国警觉。结交齐、晋、楚三国,用这三个国家消耗吴国实力。

越国:这时越王找到范蠡询问复仇计划,范蠡说,现在天时和人道的时机还不够成熟,再耐心等待时机。

吴国:吴王伐齐,伍子胥阻止,吴王不听,胜利回国,与伍子胥心生间隙。

越国:越国这个时候用向吴王借粮的名义试探吴王队越国的态度。

越国:越王又一次询问范蠡,说吴王现在沉迷声色,不顾百姓生计,亲近谗言佞语之人,疏远明智大臣,身边人都对吴王曲意逢迎,是不是可以攻打吴国了。范蠡回答说现在吴国虽然人道出现了问题,但是还没等到吴国发生天灾。

吴国:吴王听信太宰嚭谗言杀了伍子胥,而用太宰嚭这个越国的最大间谍治理内政。

越国:越王再次询问范蠡现在吴王杀了伍子胥,是不是可以伐吴了。范蠡继续回复说,虽然吴国已经开始反常了,但是还没有天灾的警示,不一定会成功。

吴国:吴王成为霸主,约中原各诸侯国会盟于黄池,带走了吴国全部精兵,只留下老弱病残和太子。

越国:越王问范蠡是不是可以出兵了,范蠡回应说可以,于是杀吴太子,但是还不足以灭吴。

越国:再四年后,越王又问范蠡说,现在吴国荒年,粮食不足,时机是不是到了?范蠡回答说,虽然现在天灾已经出现,但是人祸还没有达到可以伐吴的时机。只有人祸与天灾和地道一起出现才是最好的时机。

越国:直到当年吴国出现内乱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范蠡才建议伐吴,并一举灭了吴国的主力部队。

越国这次伐吴,大败吴国并且把夫差困在姑苏山。吴王也派人来向越王求情,勾践心软想放过夫差一次,范蠡却坚决要尽灭吴国。在勾践一再表示不忍心杀吴王。范蠡独自强行进军,并且对吴国使者说:“大王已经把政事委托于我,抉择在于我。”吴国使者无奈流泪离去。吴王被迫自杀。

作为始终怀着国仇家恨而又卧薪尝胆多年的勾践怎么会心软放过吴王,毕竟前面是吴王放过了自己才给了越国东山再起的机会。作为一个政治家,怎么可能不知道斩草除根的道理。但是,作为一国之君,也是需要好名声的。勾践要表现仁慈之心,就得有人背负历史骂名,范蠡就主动来承担这个骂名。范蠡不仅仅拥有才能,还拥有对人性通彻理解的智慧。

越王勾践灭吴国之后,与中原各国会盟取得了霸主的地位,达到了称霸的目的。

范蠡明白勾践是个共患难不能同享乐的人,向勾践辞行。这样说:“听说,做臣子的人,在君王忧患之时,要付出自己的辛劳为君分忧;君王受辱,臣子应以身殉国。当初您在会稽受困,我之所以没有选择自尽,就是为了帮您报仇。现在既然越国已经报仇了,我请求为会稽之困而受到处罚在五湖。”勾践回答的是:“我准备与你分治越国。不然,就杀了你。”范蠡不辞而别。

范蠡走之前留了一封信给大夫种,建议他也离开越国。大夫种不听,其后不久被勾践所杀。

我们要成功做事除了看形势,也要考虑人性,还要计算如何配置稀有的资源。范蠡在协助越国成为春秋霸主过程中的表现有不少原则和智慧值得我们借鉴。对事情综合考虑形成习惯,才能内化成为智慧。

 肆 经商过程

范蠡离开了越国,走海路到了齐国,变名易姓叫鸱夷子皮,在海边耕田经商,而且亲力亲为,没多久,就积累了不少家产。齐国人认为他很有本事,邀请他出来做官。范蠡于是分家财给乡亲邻居离开了。

范蠡又到了齐国的陶这个地方,认为陶地地理处于贸易交通要道,应该是适合经商的地方。自称陶朱公,亲自种田做贸易,又成为了富裕之人。

(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在经营农业的时候,为什么齐国这么适合经商?到管仲的时候再深入分析一下管仲的贸易战)

范蠡在政治、经商都表现出他看人看事物的眼光独特,又能做到不贪婪,知道名誉和财物带来的伤害。这样的人,在现代社会很少见了。

下面这个故事说明范蠡对人性的深刻理解。

范蠡原来有两个儿子,在做陶朱公的时候生了一个小儿子。等到小儿子长大时,二儿子杀了人,被楚国关进了监狱,范蠡就要小儿子带着钱财去楚国救二儿子。长子一定要去办理这件事,而且以自杀要挟。不得已,范蠡就要长子去楚国,并且写了一封信给在楚国的朋友庄生。长子自己也带去了不少钱财。

到了楚国,长子把父亲带来的钱和信都给了庄生,庄生是个正直的穷人,因为是范蠡的朋友才帮这个忙。因此告诉范蠡的长子尽快离开楚国,就算自己的弟弟出来了,也不要问为什么。范蠡的长子看到庄生居住如此贫穷,以为他没有什么用。于是长子私自留在了楚国,用自己带的钱财疏通楚国相关官员。

随后庄生见到楚王,说近来星象对楚国不利。楚王问怎么办。庄生说可以用德行去除掉。楚王说,可以,我马上这样做,于是楚王封了钱库。

楚国的官员赶紧告诉范蠡的长子,说楚王准备大赦天下了,因为每次楚王赦免之时,都会封钱库,而昨晚楚王封钱库就说明要大赦天下了。长子以为大赦之时,自己的弟弟也会被赦免,懊悔重金白白给了庄生。因此去找庄生索回重金。

庄生觉得自己受到了欺骗,再次见楚王说,前几天说的星象之事,大王准备修德行来冲抵。但今天我听说大家都在说陶朱公的儿子因为杀人被囚在楚国,他的家人用很多钱贿赂大王身边的人,所以大王并不是因为修德才赦免天下,而是因为要赦免陶朱公的儿子的缘故。楚王大怒而杀范蠡被囚的二儿子。

等到长子回到家中,范蠡对长子说,我知道你弟弟一定会被杀。是因为你早年一直跟着我,知道生活的艰辛,赚钱的不易,比较看重钱财。而你弟弟是自小就丰衣足食,对钱财看得比较轻,也能舍得花钱。由于你不舍得钱财才导致弟弟被杀。

 伍 范蠡的智慧

历史学教授王立群先生在讲述历史的时候曾说过这么一段话:“我大体上把社会上的人可以分为这么几类,一类是只琢磨事不琢磨人,他为的是什么呢,为的是事业;第二类人,只琢磨人不琢磨事,他把人际关系琢磨得透透的,然后他在人际关系上如鱼得水,游刃有余,这种人为的是当官;第三类人是只琢磨钱,人跟事他都不琢磨,他为的是发财;第四类人是既琢磨事又琢磨人,这就了不得了,这就能办成一些大事了;当然还有一类人,是既琢磨事,又琢磨人,还琢磨钱,那就更不得了了。”

王立群先生本来说的是汉武帝,但是汉武帝在对匈作战把国库亏光了,导致国家陷入灾难,汉朝从此衰落,也不算一个有远见的人。

范蠡也是一个既琢磨事,又琢磨人,还琢磨钱的人。这样的人又有道家功遂身退的理念,富而不骄,懂得进退。所以在短暂的人生中能成就自己、成就他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资料来源:《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货殖列传

《汉书》陶朱公

《国语》越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一篇:《陈平传》--如何做一个阴谋家

微信公众号:资治通鉴   微信号:HAAM365

相关文章

  • 范蠡传—认知体系的价值

    壹 商圣 中国人的信仰是个很有趣的事情,儒、释、道、基督、伊斯兰全不信却又全都可以在中国和谐共处。又如香港警察和黑...

  • 第一章:站在人民的视角俯瞰智能化与经济(1)

    第一节:新世界超出旧认知体系 自古以来,都是生产者创造价值。因此,我们的知识体系、认知体系和思维范式都是构筑在这个...

  • 《史记》 范蠡传

    《史记》 范蠡传 范蠡事越王勾践,既苦身戮力,与勾践深谋二十馀年,竟灭吴,报会稽之耻,北渡兵於淮以临齐、晋,...

  • 价值投资买卖股票实用的方法

    今天是木子读吧陪你的第732天 价值投资的基本认知是股票是上市企业的载体,所以价值投资者的投资体系是基本面投资体系...

  • 认知决定输出价值

    一个人的认知水平决定了他的输出价值。 什么是认知? 每个人的大脑中都有一套自己的思维体系,这套思维体系决定我们看待...

  • 金庸武侠年庚

    公元前483年 西施送入吴国; 范蠡遇到阿青,阿青传越国剑士剑法。 公元前476年 越国灭掉吴国;范蠡...

  • 浣纱伴 (一)

    楔子 《列仙传》云:范蠡,字少伯,徐人也。事周师太公望,好服桂饮水。为越大夫,佐勾践破吴。 范蠡,...

  • 金庸武侠小说世界时间表(转)

    公元前476年西施送入吴国;范蠡遇到阿青,阿青传越国剑士剑法。 公元前473年越国灭掉吴国;范蠡与西施隐居,阿...

  • 【0301读书清单】《认知差》

    001改变认知 提高颜值和财富,不如提高认知。认知是一整套思维的方式,一套完整的价值观,一个自循环的体系。由个体经...

  • 《认知觉醒》阅读卡片第13-14天

    《认知觉醒》第13/30天 ◆ 第四节 体系:建立个人认知体系其实很简单 【原文内容】 >> 忽略了他人的认知体系...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范蠡传—认知体系的价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eqvc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