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信

作者: 闲庭信步_e488 | 来源:发表于2022-05-29 13:50 被阅读0次

    我读初中时,家里添了两样稀罕的物件儿:一个是电风扇,一个是收音机。

    尤其是这台漆红的收音机,在我们奋战夏收秋种疲惫的间隙,带给我们诸多乐趣。已在城里读高中的哥哥,听着广东珠江经济台他偶像陈旭然甜美的粤语,渐渐着了迷。后来他尝试着去了信,不想竟收到她的回音,别致的信封里,夹了张精美的卡片和寥寥几行激励的话语,芬芳他那个暑期。

    我羡慕的不行,现在回想,那就是彼时的偶像与追星吧。

    我在乡镇中学读初二时,见到转学来的同学颠足球和弹吉它,竟引为新奇,感叹学习之外,还有如此美好的东西。其中他们弹唱的《粉红色的回忆》,一时击中多少青少年的心扉。

    于是我写下了平生第一封信,请求哥哥寄这首歌给我。

    计算着信该来的日子,我天天往收发室转悠,那种等待,像平白无趣的白开水,突然有加点糖的盼念。

    终于有一天,我收到了哥哥的回信,他正文的第一句话就是:满足一下你的虚荣心……歌词抄在另一张精致的纸上,三折叠,和曲风很配。可惜有词没谱,我无法用口琴表达出来,但我已经很满意了。

    去了另一个城市上学后,第一次远离家乡,带着一身泥味,怀揣着新奇和幻想。军训一结束,就喜滋滋把所见所闻的新鲜事儿通过洋洋洒洒的文字,把一腔热情寄向父母。

    父亲的回信并不短,字字透着严谨、透着风骨,迫不及待读着故乡的音讯,远方的故乡还是山水依依,让人眷恋。鼓励和关爱,流淌在字里行间……当我读到信末时,开始冒汗了,父亲的大意是:一个财会专业的中专生,如果写出的字飘忽不定,潦草难辨,那以后踏上工作岗位,能有专业度和严谨性么?

    我一直是懂事听话的人设,这么重的话从父亲的信里传来,定是对我给他们那封家书的字甚为不满。

    好在,写字我有一定基础,我决心每天腾时间来练。那时早、中晚都有珠算技法课,也设有书法课,于是晚自习时间,我常临庞中华、江鸟的字,成为班里为数不多常写些毛笔字的人。也成为班里版报誊抄的参与者,这是后话。

    彼时没有QQ,更没有微信,时空交流往返全靠鸿雁传书。不知什么机缘巧合,我先后交过好几位信友。在交流中,分担和分享彼此的悲喜,相互鼓励与促进,这份温馨,遥远又具体,虽无关风月。收到信的日子,总让人激动不已,收发室的信墙,有一股让人着迷的魔力。

    其中有位衡南祁东的高中女信友,曾收到她寄来的树叶标本、花种和照片,工作后才断了联系,至于如何断的,已不知端详了,一时引以为憾。

    一位是铁路运校的男生,曾邀我去他学校参观,还一起吃过饭堂。

    有一位信友是林校女老乡,她常用粤语文字与我交流,觉得挺新鲜有趣。一次放寒假回家的班车上,竟不期而遇。但面对着活生生的人时,却全没了信中的感觉——现代版的叶公好龙……

    但家书,总是透着温度。一次母亲来信,说父亲看了我的字后,和她说:“别看老大(我哥)的字整齐秀气,以后出效果的,可能还是老二……”得知自己有赶超偶像的潜质,心中顿时涌起被认可的欣喜。

    九三年正月的一天,我在城里下班骑单车回家,在乡镇圩口路遇过年小聚的一拨初中校友,一一与他们招呼时,其中一位拉着红色安琪儿单车、剪着五四发型,站在夕阳余辉斜坡上的女孩,梨涡浅笑与我轻点了头,算是照面。我模糊知道,她是低我一届的校友,也是刚工作的老师。

    同年清明后,父亲抱恙在乡镇卫生院留医,我每晚踩车回去陪床,百无聊赖时,父亲带来的《故事会》已读过不止两遍,于是想起在镇中心校当老师的老欧,可以向她借些书来看的。

    向人打听了她的宿舍,给我开门的,正是那个傍晚伫立夕阳的女孩,她身后窗边简易的书架上,整整齐齐搁着好些书,有书做掩护,我不至于太窘。老欧笑说书都是梁老师的,喜欢的都可以借。

    书借借还还,就相熟多了。老欧和梁老师是舍友,她们也曾去医院看望了我的父亲,当时母亲在侧,从她与父亲的对话中,我看出了一些意思。

    某一天上班时,我展开了思绪,正经八百写了人生第一封“情书”给小梁,感谢她的书,打发了我无尽的寂寞。

    “单单感谢书么?”小梁在若干封回信时已少了些拘谨,打趣道,“还记得你给我的第一封信都写啥了吗?”

    被春夏之交芬芳气息冲晕的我,一下子竟迷瞪起来。

    “那封信啊,你连个称呼都不写,不懂的,还以为是散文呢!”小梁娟秀且柔言细语的字里行间,充满着好奇。说真的,我当时并非粗心,也并非别出心裁,而应该是“心中没底”。

    那段陪床的日子,从彷徨无措的黑白,到心有所向的盼念,是书信,连接起青春的绚彩,心灵的通衢。

    ……

    与小梁携手并肩这么多年来,风雨踏过,青春留痕。偶尔我还会写些文字寄给同城的她,有时也会收到她的信。没有雪月风花,只有亲情和细碎。

    女儿自初中住校起,我们俩也会写信给她,有时合写,有时让一人执笔,这个习惯一直沿袭至今。书信往来,可以让思想更深入,火花更迸裂,能解决很多平实话语起不到的作用。

    孝悌爱亲,鸿雁传情。沟通渠道多元的现代生活里,一介透着书香的纸质,珠玑行间,是爱和亲情的传输,时空变幻中,是平凡日子里刹那的芳华。那么,让我们展开书笺,让笔端细诉出涓涓美好,往来尺素间,是一个个大写的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书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ewbp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