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以为与大人要保持边界感,后来才懂得与孩子也需要如此。
端午节去了大学同学家,今日因作业的事情与姐姐发生了一些小摩擦,让我反思不已。起因是早餐过后,提醒姐姐要假期的最后一天需做作业,不能一大早就玩玩具。因假期的前两天一直不停在玩,作业一点都没写。昨日姐姐的奶奶出门前,特意交代,多费心姐姐的作业,月底要期末考试,让姐姐趁着假期复习下所学知识。却不想刚提及作业的事情,姐姐极力抵抗,顿时生气不已,还在那里一段输出生气语。后来在妈妈引导下,姐姐最终回复说下午做作业。11点多我与弟弟去另外一个大学家里玩,姐姐也想更随,妈妈不允许,后来姐姐又开始发脾气,说了很多讨厌我与弟弟的话。虽说孩子说的是气话,可后来我反思了下,毕竟我与姐姐也只是短暂的相处几天,很多时候就不该多劝导,省的心生厌恶。
想到了之前与自家外甥发生的一件事,因外甥的其中考试英语考了28分,表姐让我辅导英语,与外甥沟通后每日进行半小时辅导。一次课中让他抄写单词,看到他写的作业,一看就是态度出了问题。我当时就十分生气,直接告知初一的外甥,如果不想学,明天开始就不用浪费时间了,晚上各玩各的,如果想学那就好好学,认真的抄写。说教一通后,第二天晚上如约来上课,外甥为自己的学习态度道歉了。从上次到今天,他的英语在慢慢进步中,态度也端正、学习状态也好。反观着两个孩子,其实就是内心驱动力的问题,大学同学家的孩子是一点不爱学习,家人在焦虑。自家的外甥就是想学,在努力中前行。哪怕慢一点都没关系,因为每一天都在进步。
对于不爱学习的孩子,现在的我不会再去做有效的引导,毕竟自己也不是专职的教师,加之我也不想浪费时间在这上面,还不如花时间在愿意学习的孩子身上。另一方面不是自家的孩子,很多话、教育的方法无法使用,所以还是管好自己就行,把时间花在提升自我身上,积累一些提升辅导英语学习的经验,以便未来所需。
每个人都有自我的想法,孩子也是如此。所谓的边界感不仅是停留在大人层面,与孩子交往也是需要。不是自己的孩子,很多时候适可而止就好,毕竟只是短期的相处,保持一杯水的距离即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