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斯柯尼科夫与波尔费利的对话:
“您当真这么喜欢装模作样吗?”拉斯柯尼科夫漫不经心地问道。
“您以为我不是这样的人吗?您等着吧,我会把您也给骗了的,哈哈哈!不,您知道,我跟您实话实说吧。关于犯罪啦,环境啦,小女孩啦,所有这些问题使我想起了您的一篇文章,我对那篇文章一直很感兴趣。《论犯罪》……还是什么来着,题目我忘记了,不记得了。两个月前,我在《周期评论》上很高兴地拜读了那篇文章。”
“我的文章?在《周期评论》上吗?”拉斯柯尼科夫惊讶地问,“半年以前,我离开大学的时候,确实写过一篇评论一本书的文章,但是我把它交给《每周评论》,不是交给《每期评论》。”
从这里,读者知道拉斯柯尼科夫大概失学半年,颇有水平的学生,读书期间已经发表论犯罪等相关文章。
其后,失学大学生拉斯柯尼科夫平静的回忆并雄辩的复述论述自己的那篇文章:
他将人大概分类成平凡的人与不平凡的人两大类,定义的内涵与外延归纳如下:前者是偏于生物学的繁殖、保守、乐于受统治作顺民一点不觉得屈辱,他们是现存社会的基石。后者偏于抽象与精神,是追求绝对真理的永不言败者,他们善于发现现存秩序的漏洞钻空子以其突破创新,不安于现状,不服现存统治者,他们不服,他们进取、敢于冒险,不惜犯罪,那怕被当局当罪犯逮捕,他们是人类的少数,却是人类的希望与指路明灯。不过也有“空想社会主义”那些错置了的航标?!总之,平凡的人没有犯罪的冲动和能力,另一类少数的不平凡的人却有犯罪的基因和冲动。拉斯柯尼科夫同时也发出悖论的诘问:问题是不平凡的人他们有足够犯罪的权利吗?他们真的能分得清真善美和假恶丑吗?他们可以滥杀无辜吗?
此时此刻专政与被专政对象都在互相试探着。
预审官波尔费利·彼特罗维奇借拉斯柯尼科夫在大学就读时发表的《论犯罪》展开了暗藏玄机的侦询,判官与罪犯侦察与反侦察,不动声色,都似乎轻描淡写,实质紧盯不放与从容应答,令旁听的卡祖米欣与扎梅托夫惊讶。预审官诘问,如何定义平凡人与不平凡人,他们各自的比例是多少,一旦看不准看错看漏了有什么结果,不平凡的人有权利跨越“障碍”达到他们不平凡的目的吗?犯案的失学大学生雄辩的称,统治者们无需担心,平凡人总归是平凡人,他们只有内卷、互相内斗而互残,逃不出统治者的五指山,平凡人偶然的惊天动地,都复归平庸,都被统治者牢牢的定罪,自然成不了不平凡的人。各级别的不平凡人少之又少,伟大级别的非平凡人亿万人中千百年里才诞生一个。
啊!
预审官紧追不舍,要维护现存的秩序,尽管是亲戚和朋友也不在考虑偏帮的范围。
犯案大学生视死如归冷漠的应对,他决心站在一俄尺的狭窄踏脚石上活下去 。
这本俄罗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不朽巨著《罪与罚》,读到这里,页达一半,那冲动犯案在身的失学而才华横溢的大学生拉斯柯尼科夫已经发表的《每期评论·论犯罪》就是作者可能要表达的思想,“论犯罪”是点睛之作啊!
——2023.07.10.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