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如烟
今天双十一,商销的线上线下气氛都极度活跃。对双十一的定义,更是百家争鸣。"光棍节"、"网购节"、"狂欢节"……10年,由最初相对冷清的电子商务走入今天全民狂欢网购的盛景,"砸蛋"、"抽奖"、"秒杀"、"送券"……目不暇接的营销模式,让我这个资深的购物保守党都颇为震撼。
午饭间隙,跟风般进某宝遛了一圈。顺带下单买了一本中国文联出版的梭罗的《瓦尔登湖》,在良品给妮子买了茶点,又给自己买了清清茶,也算蹭了今年的网购大潮。
随着消费方式社交化,嵌套式消费防不胜防。计算与算计,攻略与攻心,这永远都是商家与消费者的对弈。一定程度上,我对自己对网络购物操作的钝感颇为满意,源于此我才少了网虫所讲的"血拼"。说到购物,我对线下实体消费情有独钟。性格使然也罢,各有喜好也罢,总之,相比于那些花花绿绿又P又lv的图片,还是实物能给我更多的安全感。
由购物想到精致,我的思维貌似突兀却也顺理成章。购物,究其意义是为何呢?有人说,是为了精致地活,毕竟外在与内在应该统一。我在极度纳罕之时看到一张张活跃屏前的网红,D音、K手、他们一个个使出浑身解数,展示、圈粉,果然是出名要趁早。但,这与精致何干?精致若只限于皮囊与饭桌,只囿于形式与跟风,你怎么看?
诚然,现代社会没有人会排斥精致,但是有谁注意过精致的含金量?那些卡农式精致,在pose机上为了欲求进进出出,预支信用提前消费,涨了面子伤了里子。每看到雷同实例,我总按捺不住自己老辈的说教思维。"晴天须记雨天难,莫把无时当有时",谁又会听呢?包括相识的友友,他们认为你是咸吃萝卜淡操心,也有人认为你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似乎在某种程度上讲道理就是擎着道德大旗、就是没有同理心。说好的推己及人呢?是忘了吧。算了,穷者独善其身,我还是好自为之吧。
"大多数的奢侈品,大部分的所谓生活的舒适,非但没有必要,而且对人类进步大有妨碍”。
灯光下,循着梭罗的声音我来到了心中的瓦尔登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