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教育局一行4人到我校检查。上午以听课为主,下午常规检查及反馈。
这次来的4人,有3人是数学教学上的行家里手,而我的课在第三、第四节课,绝对的被听课的结奏。
果不其然,第三节柳老师,第四节赵老师。
知道检查听课,所以第一节时专门听了同组黄老师一节课,听完以后对学生的困惑点有了一定把握。
今天的上课课题是《二次函数的实际问题3》,主要内容是抛物线型的拱桥问题。
一节课就一道例题,但如何突破重难点,如何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是重点要考虑的。本节课的难点一在于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因为这是之前从没有过的方法与内容,难点2在如何计算对称点线段的长度。
时隔日久,学生早已经忘得九霄云外,而平时当下的练习都训练不完,也没有提前将其放在在某个合适时间段将其突破。
放在本节课,又会影响学生建模交流讨论的时间。但事已至此,只能上到哪算哪!
果然,结果没有按预设的完成。第1节课遭到了柳老师的批判,讲的过多。说应该把问题完全抛给学生,讨论交流出不来,再老师引导。
自己感觉学生的整体掌握状况还可以,课虽然没有上完,但学生的主旨已经基本把握,后续通过相应的练习本节课目标达成的也会较好。学生的基础在这摆着呢,虽然我在引导,但知识的发现过程始终是由学生自己完成。解决题目的过程也是学生自己写的。
并且在难点的分化上,我觉得我处理的也很好,建模后解析式一出来,学生自己就将问题解决了。
情急之下还和柳老师交流了什么是真正的以生为本,并不一定说非要有大的讨论,最主要的以生为本,应该体现在备课的设计上,是否站在学生的角度,让学生不知不觉突破重难点,并且做到自我发现。我的后续讨论还没出来就下课了,所以心里有什么就直接表述了,好在柳老师也是善于钻研、交流之人,同时也是旧识,所以并没有责怪我的辩解,而是和我认真探讨起来。
第2节课也基本没改,还按既定思路去进行,但赵老师的评价却说我的理念很好,站位在了学生的角度。给我提出了5个方面的细节问题:1、抛物线对称轴上的点的坐标,两点间的距离等于这两点的横坐标的差的绝对值,在这儿举的例子有点特殊了,所以导致学生出现了两个点的横坐标相加的情况也相符。并且这个知识点在前期的课堂渗透好就好了。2、例题既然板书了答就一定要写完整。3、抛物线的顶点式是否要化成一般式?4、上课语速过快。5、CD一定要读作c大吗?就这5个细节,使我感觉自己在他面前像个透明人。一下将我随性的不良习惯从细节中展现,缺乏数学应有的严谨性。
讲真,被听课于我是一件幸福的事情,虽然有触碰,但更多的也有认识上的提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