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做这样一个实验,拉三个人的微信群,等你踢出一个人的时候,它叫两个人的群,当等你把两个人都踢出去的时候,它依旧是一个群,群名+(1)。虽然这可能是微信的一个系统bug,但我们更愿意去相信它是一种善意。
一个人的群也叫群今天在中午的时候看了第五季奇葩说总决赛,辩题是“我不合群,需不需要改?”
在以前的辩论中,我都会随风摇摆,当个不折不扣的墙头草,正方说的时候,我会觉得正方很有道理,反方说的时候,我会觉得反方很有道理,但是在这场总决赛我完全赞同反方的观点,绝对不会去改。
因为我就是那个不合群的人,我也曾经有过改变,但是我发现改了之后我并没有变得像别人,也不再像我了,所以我觉得没有必要去让自己应付着别人去改变。
一个人的群也叫群
奶茶说,一个人鞭笞一个人的时候叫暴力,十个人鞭笞一个人的时候就是欺凌,一百个人鞭笞一个人的,他就叫正义了。
这个道理,想了想好像也是那么回事儿,就像《老师好》里面的苗霸天,他永远相信,品学兼优的安静,也不愿去相信其他人。
一个人的群也叫群后来王菊作为嘉宾来到了奇葩说,马东问及完菊的感受和观点时,她说她最不合群的是在大学,后来她试着去改变自己,像那些漂亮的女孩子化妆打扮自己,后来她发现自己不像别人,也越来越不像自己了。
最后马东又问,那你后来怎么样了呢?王菊霸气说到,后来我换了个群。
陈铭在里面辩论说到:当你不合群时,“改”这个谓语可以有很多种宾语,你可以改变自己,也可以改变自己所在的群,当然也可以去改变自己去别的群。可是每当出现“改”这个词的时候,我们好像首先想到的就是改变自己,总觉得改变自己永远比改变他人容易的多。
最后,陈铭还用了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来进行论证,他站在陶渊明的角度说:“我一个人能力有限,那我就退群呗,退了围观群改为田园诗人群,采菊东篱下,归去来兮辞。”
一个人的群也叫群在晚上的时候,我明确感受到了这个道理,中午的时候我给老师交了一份思想汇报,在上面我说:我现在每天都在坚持写一篇自己喜欢的文章来记录自己的生活,我知道这个梦想的路很长,也很难,但是我会一直坚持下去的。
可就在今天晚上上晚自习时,他在做班级规划时说:某些同学现在依旧想着她那个远大的理想,永远不知道生存是多么的重要。
当时我真的很诧异,如五雷轰顶,在我的心中,他是非常高大的形象,知识量过硬,一定也是一个开明有想法的老师。
也可能是我对号入座了吧?但是不管从哪一方面,从我三观的哪一观出发,我都不会认同他的这一个想法。
一个人的群也叫群他从中透露的,也就是要去让我们合群,我们最初都是想象着自己会像一只傲然屹立在高原上的雄狮,独自吹着飘过来的风,而不是想象自己会成为万之蚂蚁中的一只小蚂蚁而已。
我不希望某些大人总是用他们的阅历和知识量来禁锢我们年轻人的思想。我们可以当做金子一样的梦想,在别人的眼里却只是一坨狗屎。
不合群只是表面的孤独,合群就真的是内心的孤独。
一个人的群也叫群奇葩里说:“我觉得改的不是合群的人,也不是不合群的人,唯一要改的就是人生统一的,优质的那个模板。”
仿佛这个社会大多数人都认为活泼开朗的性格永远是最好的,内向的永远是值得堪忧的,性格内向的性格永远不会有大成就,虽然我不认同李旦在最后说的:“据研究表明,现在高中生如果内向的话,一定大有作为,那些在高中努力去合群的人,以后肯定混的不好。”
虽然是玩笑,但是想一想,仿佛也是这么个道理,也算是符合大多数人的情况。
内向有内向的好处,外向也有外向的优点,每一个性格都值得被尊重。
就是因为今天的奇葩说和老师的辅助,在听完了同班同学对这个事的看法后,已经到达11点,但我依旧觉得要义不容辞地抄起手机写下今天的这篇文章。我就是要教会那些不懂我的人如何区分金子和狗屎。
一个人的群也叫群我感谢他对我们的厚爱,但同时我也希望给我们年轻人留一点希望。不要用“我吃过的盐比你走的路还多!”来让我们丢掉初心。
以下内容是我在下课后发的一条朋友圈,唯一希望的可见者是我的老师。
为什么不能一元世界,多元生活呢!
理想的确很难!但是我不相信理想和生存不可以同时兼顾!
或许我现在没有能力去改变结果,也不能预知未来的我是富甲一方,还是流浪,可我们还年轻,也可以只享受过程!尝试和犯错就一定是错的吗?
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也没有十分契合的志同道合!
可我就爱做白日梦!做自己的白日梦!
年轻不代表没有毅力,年轻不代表不懂得生活的艰辛。只是年轻的我们更愿意去相信自己的内心,而不是去活出众多蚂蚁中的一只!
以后不管怎么样!我只在乎当下自己的努力!
我只希望在我离开人世,回光返照的那一刻我只要是幸福的就好,不要留有遗憾就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