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孝经·开宗明义章》
所以,在古代,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对身体是十分重视的,这里指的是身体所属,而不是指的身体健康。
这也导致民国时期的剃发风潮一开始是受到很大的阻碍的,不过最后也是大势所趋,才将正则完全执行下去了。
那么,在古代的时候,女子为了选秀或者结婚的时候好看一些,就自然不会像现代人一样做剔除体毛的动作了。
但是她们还是会做这样的一件事,“挽面”,也就是俗称的开脸。在古代的统治者思想中也有涉及到日常生活的渗透。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思想,就是“平衡”,除了挽面,古代妇女是不剃体毛的。
那么,开脸也是属于损伤毛发一说,为什么就能为民间实行呢。说到这个,说先要先和开脸的产生有关了。
“开脸”其实是和古代的一种盛行的审美观念有关。“以白为美”,讲究肌肤的完美无瑕,虽然说的有点夸大,但是却是一直追求的存在。就跟古代皇帝求仙丹一样。不过好在,开脸成本不好,效果还好。
而对于完美无暇的理解,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到春秋时期。根据现存权威书籍《诗经》记载,“肤如凝脂”一词便是中国几千年来对于皮肤白嫩细腻有光泽的诠释的开端。换言之,只要是存在着斑点、痘疮、疤痕等印记的肌肤,都不能称得上是“理想肤质”。
那么为什么古人偏偏这么追求皮肤的完美无瑕呢?其中自然不仅仅是文化所致,中医也占据一定的道义。
古代中医伦理
曾有学者指出,在古代医学体系中,“妇女身体功能离不开两点:生育功能和房中功能。两者之间又有部分重叠,房中术的功能之一乃求子,与生育有密切关系”,但古代社会强调男女授受不亲,全无“恋爱”、“试婚”或“婚检”之说,夫妻基本都是在洞房时才能够初次相见,根本无法获知对方的健康程度和生育能力,也因此使得医学理论的很大一部分内容,都是围绕着“无论娶妻或者寻找房中术修炼对象,只有从外表来判断是否具生育能力及适合房中修炼”,这一主题进行阐述的。也就是说,女性的外表,在古代医学理论中,是验证一名女性是否健康,是否具备良好的生育能力的表征,历代医书对此的阐释莫不如是,甚至留存了许多针对改善女性皮肤状况的方剂。如孙思邈的《千金方》中,就有“令面生光方”等外用于皮肤的方剂,还有许多内服调理专治女性内分泌不调或不孕不育的方剂,也注明了其同时能够治疗“面目瘀黑”、“令人肥白充实”等功效,为众多同类医书中的代表。
相貌运势观
古代的“相貌运势观”催生了“开脸”习俗。“相貌运势观”指的是古代相术中对人的相貌与运势之间关系的经验总结。《大戴礼记》认为相术于三皇五帝时期就开始出现了。通过《史记》记载的许负经过观察周勃等人言谈举止预测其运势的叙述,可知古代的“相貌运势观”认为一个人的相貌、形体、姿态与性格、运势之间存在必然的关系,相书中的大部分内容就是对这种关系的经验总结。现今可见的《许负相书》、《太清神鉴》、《柳庄神相》等相书,只能为我们提供唐代以后古人相术的经验之谈,不过却可以发现许多针对女性身体毛发的标准,内容主要围绕不同身体部位毛发代表的意义而作。
如敦煌写本的《许负相书》中就曾提及“手长,上有毛,多筋脉,短命”
过渡仪式
过渡仪式的象征需要,促使了“开脸”的产生。根据现代生理学研究可知,已婚已育的女性比未婚的女性体内的雄性激素水平要低,表现在面部,就会显得比少女要更光滑,好像面部没有汗毛一样。古人虽然不明白现代生理学的身体状况分析,但通过观察应该发现了未婚和已婚女性在面部皮肤上的变化。因此也可以推测,结婚的过程中需要一些仪式,来象征新娘已从少女转变为少妇。“开脸”后的面部与已婚女性的面部肤质状况相似,因此成为了婚礼上必备的一项仪式。明清时期的许多小说中对女性婚时“开脸”的情节描写,如《红楼梦》第六回中,贾琏评价香菱说:“(香菱)开了脸,越发出跳的标致了,那薛大傻子真玷辱了她”,既有对香菱开脸后形象的描述,又描述了她已婚的事实;《红楼梦》第三十八回,凤姐建议让袭人和宝玉结婚时曾说:“就开了脸,明放他(袭人)在屋里岂不好”,此处的“开脸”即为结婚的委婉说法,都为此说提供了明证。
说到这里,大概知道了开脸的由来,那么开脸又为何物呢?
开脸亦称线面、开面、绞面、绞脸等,是在西亚、中亚到东亚历史久远的使用线除去妇女脸上的汗毛的美容手段。闽南、粤东、台湾、新马泰等地称挽面。私以为,挽面听上去好文雅,哈哈哈。
作为汉族的婚俗, 女子一生只开脸一次,多在女子出嫁前由公婆、丈夫、子女俱全的所谓全福妇女(简单的说就是父母子女双全的女性长辈啦)进行操作,是中国旧时女子嫁人的标志之一。 女人一生开脸一次,之后如有离婚改嫁等不再开脸。
(坐向:“开脸”要选择在背人眼的地方举行,坐的方向或坐南朝北,或坐北朝南,忌坐东西向。)
先用粉(多用海棠粉,白粉也叫膨粉的,目的是吸油,让线更容易抓紧汗毛。旧时也用草木灰的,话说草木灰真的是个万能的东东,姨妈也可以吸,这是被答主强行拽回来的思绪 )涂在面部,尤其是头发边缘处
再用红色双线或者五色丝线(古代应该麻线用的比较多,棉线也常用),中间用一只手拉着,两端分别系在另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上形成又字形(形状十字又字三角,你们还是看图吧,描述不清楚)。或者中间用嘴咬着,两手套住两头,形成交叉的三角。(线在被线面者脸上绞动以除去汗毛。看一下图就好啦)
两线贴近姑娘的脸面,扯开、合拢三下、 借由细棉线三股拉扯的力量,将脸部细毛连根拔除。 绞掉脸上的汗毛,脸上呈现出三条线,因此又叫“弹三线”。
要挽得干净又不疼痛,最重要的诀窍是力道要适中,其次是细棉线一定要贴紧脸部,动作要干净利落。 由于挽面的工具及做法简单,早期妇女都可自己动手,互相挽面啦~
都说,女子爱美是天生的,由此可以看出,确实不假,所以,以后各位的女朋友要买口红,买衣服啥的,就不要拦着了,毕竟,纲常伦理都没拦下。
网友评论